關鍵詞:台灣原住民、Taiwanese aborigines、南島民族、南島語系、Austronesian、Malaypolynesian、天主教、Catholicism、方言、Dialect、語言、Language、台灣、Taiwan、花蓮、Hualien、巴黎外方傳教會、Missions etrangeres de Paris、本位化、inculturation
描述:
巴黎外方傳教會是由兩位安南(今越南)法國籍的主教方主教(Fr. Pallu)和朗伯爾主教(Lambert de la Motte)於1660年創立的。當時方主教是東京(安南北部)的主教,而朗伯爾主教是交趾支那(安南南部)的主教。他們都與中國有著非常深的關係,當時還分別署理過中國西部與南部的教務。中國第一位國籍主教羅文藻,即是方主教力薦的人選。郎主教從未到過中國,方主教於1680年受命為全中國的署理主教。方主教於1684年經由臺灣抵達福建廈門,不幸數月後過世。 為達到赴外方傳教的目的,方主教與郎主教於1660年在巴黎創立修道院,專門培養前往中國、安南等地傳教的會士。1663年修道院遷至巴黎巴克路迄今。1664年梵諦岡教廷批准了這個新的修會,也為天主教修會的歷史增添新頁。此後,這類全力推動外方傳教的修會陸續創設,如義大利的米蘭外方傳教會、瑞士的白冷外方傳教會等等。中國大陸淪陷前,巴黎外方傳教會在四川、雲南、貴州、西藏、廣東、廣西以及東北服務,共300位會士,掌管16個教區。 中共建國後,大陸巴黎外方傳教會士陸續被遣送出國,輾轉來到臺灣。1952年,教廷成立花蓮教區,托給巴黎外方傳教會負責,並由曾在東北傳教的費聲遠主教(Andre-Jean Verineux, 1897-1983)擔任署理主教。近半個世紀以來,有42位巴黎外方傳教會的會士被派遣到花蓮地區傳教、服務,深入原住民地區,不但是照顧其生活,也學習並保存了花蓮地區原住民豐富多樣的語言、文化與風俗,和台東的白冷外方傳教會,共同護守了東部地區原住民各族的屬靈世界,貢獻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