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名稱:張廖家廟門額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文物系統代碼:HM_81_im20120312_rel_org-01
資料類型:
型式:實體物件
主題與關鍵字:
藏品類目:社會政治
主題類別:社會政治
描述:
原詮釋資料:廖姓,目前為本省第十八大盤之一。當其清初,廖氏先人大多由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祖籍渡台,初至雲杯縣西螺一帶地區拓殖,至今其人口分佈,仍以雲杯二崙、西螺為多。據「廖姓大族譜」記截:於唐初陳元光入閩開發漳州時,有廖化另一裔孫廖圭,隨其入漳,後來其五子廖義遷居詔安縣二都官坡,傳至廖三九郎。另有張虎亦隨陳元光入閩,其七世孫張元子(廬仔)入贅廖三九郎家,曾誓曰:「生當姓廖,死必歸張」,世代相承,即所謂之「活廖死張」。因此,其後代子孫以張、廖同宗,世不通婚,至今在戶籍上書廖,而神主、墓碑卻鋸刻張姓,即為此故。其派下另有張、廖、簡三姓聯宗之說,即今本地所稱之「張廖簡半爿厝」也。 所謂的「清武術派」,其族人即以張氏郡望「清河」及廖氏郡望「武威」,各取一字為堂號,此則為「清武」傳世的由來。廖姓源流如何?我們現在根據(廖氏姓源」所戴:主要有四:(一)顏、兩姓合併而成,顏姓為冠蓋之官,繆姓居衣裳之織,因殷紂無道,臣民離心,因而棄官隱於推陽山谷(後稱武威),後恐子孫受其追蹤之累,始改姓廖,以表留形不志本源。(二)春秋時國名,叔安為國君名,其後以國為氏;一說廖為子姓,商封叔安於汝南郡,是為颺,春秋時改為廖;一說廖叔安系出黃帝裔孫,為姬姓之後,郡望武威。(三)伯廖之後,姓解戴:伯廖為周文王之子,姬姓,其後以名為氏。(四)張氏改姓:明初有張元子入贅於廖家,為福建詔安官坡張廖一族之源。此派族人係一嗣雙祧,即所謂「張公廖媽」,從此張廖合姓別張一族。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日期:
攝影日期:2012-03-12
格式:
尺寸:150�0cm
管理權:
機構名稱:三級古蹟台中西屯張廖家廟管理委員會委員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