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客家
古蹟及歷史建築
寺廟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客家委員會
數位臺灣客家庄
臺灣客家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名稱:鹿港三山國王廟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編號:83
資料類型:
型式:實體物件
主題與關鍵字:
古蹟、歷史建築種類:寺廟
文化資產清冊類別:縣(市)定古蹟
描述:
相關歷史敘述:一、歷史背景 鹿港三山國王廟創建於清乾隆2年(西元1737年),供奉廣東揭陽縣巾山、明山及獨山三座山的神明,應為潮州人士興建的廟宇,有會館的功能。原廟位於今中山路與民權街口,座東北朝西南,其後方為鹿港的三山國王廟義塚。 鹿港是泉州人群的社群結構,由於客家潮州人的式微,三山國王廟遂成泉州人管理的廟宇,清嘉慶4年(西元1799年)曾將三山國王廟改名為「三仙國王廟」,正堂前方有一隻石製香爐,其上有落款「嘉慶四年梅月置,三仙國王弟子王合成叩謝」等字樣,說明了潮州客家人在鹿港勢力的消長。 三山國王廟曾於清道光24年(西元1844年)重修,大正15年(西元1926年)日人將三山國王廟拆遷至今日現址(中山路276號),廟後三山國王塚(今彰客附近)亦清塚開闢為道路。昭和8年(西元1933年)鹿港實施市區改正,將不見天街拆除,三山國王廟亦於此時修建廟宇。 光復後,民國58年(西元1969西元)修繕門面,增建牌樓,以三連圓弧狀的版塊建造,採洗石子作法,象徵三座祖山。民國76年(西元1987西元)在鎮民楊張荀、許黃罔招倡議之下,集資擴建,包括正堂與兩側碑牆。民國83年(西元1994年)再度重修,拆掉牌樓重修門面,阱晇成轎班會以備抬轎巡境。 二、文化意涵 道光年間閩粵分類械鬥,迫使潮州人遷離鹿港,三山國王廟因而乏人祭祀與照料,香火並不十分興盛。到光緒年間廟宇嚴重損毀,乃由商人莊出海向居住在員林及東勢角的潮州人發起募捐,大加修建,於光緒9年(西元1883年)11月完工,原址大約在今天中山路和民權路交叉路口上,占地十分寬廣,氣勢宏偉。可惜到了日治時期,昭和4年(西元1929年)日人實施市區重劃,該廟因位在計畫道路上而全部拆除,經街民以舊有建材為主在今址重建,架構仍然宏偉。不料昭和9年(西元1934年),繼續市區改正,該廟復遭劫難,因拓寬道路之故,又將山門、拜殿全拆,面積銳減,只餘現在所見的廟門和正堂。由於鹿港以泉州人最佔優勢,客家人逐漸退出街鎮,三山國王廟也因此而沒落、衰頹。現在已由「人群廟」變為附近居民祭拜的「角頭廟」。 現存的鹿港三山國王廟坐東朝西,是座沿街的單開間兩進廟宇建築。歷經多次改建、重建後,外形已脫離粵東風格的原形。然而鹿港三山國王廟的存在,以及廟內乾隆55年(西元1790年)所立的〈示禁碑記〉的石牌,卻是證明潮州移民曾在彰化地區從事墾拓、創業、祭祀的遺跡。 三、現況與展望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指定三山國王廟為第三級古蹟(現縣(市)定古蹟),民國76年(西元1987年)信士將位於正堂的神龕拆除,擴建廟宇,新建一座正堂,民國82年(西元1993年)由地方人士組織管理委員會。民國92年(西元2003年)再增建後堂,供奉三山國王夫人。
主體座向:座東朝西
樓層數:一層
空間/格局:鹿港三山國王廟座東朝西,建築為單開間二殿式廟宇,包含山門、拜殿、正堂、後堂及辦公空間等,建築狹長,且格局完整。
構造方式:砌體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貢獻者:
承辦單位名稱: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日期:
創建年代:清乾隆2年(西元1737年)
格式:
數量:1
管理權:
授權人/單位:鹿港三山國王廟
數位典藏單位: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清乾隆2年(西元1737年))。[名稱:鹿港三山國王廟]。《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4/d4/9b.html(2014/09/24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4/d4/9b.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市區重劃
組織管理
東勢角
洗石子
示禁碑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