隸篆 對聯(上) 鳴蟬厲寒音

隸篆 對聯(上) 鳴蟬厲寒音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DingQi_C-he_112_01
資料類型:
型式:文字
作品分類:書法創作
著作者:
陳丁奇
主題與關鍵字:
書體:隸篆
描述:
釋文:鳴蟬厲寒音
作品賞析:「鳴蟬厲寒音,時菊燿秋葉」是西晉潘岳的詩句,陳丁奇在此作中誤題為「晉張載句」。此幅作品以隸書寫成,只是用了許多篆書的用筆、結體,其中「蟬」字還用了保有圖像造型的金文。飽滿豐沛的漲墨、淺淡飛白的乾筆構成變化豐富的墨色;中鋒用筆,使得全幅書法猶有厚實之感。 陳丁奇對於全幅作品的神采掌握得很好,即使點畫中偶有失筆,仍不害其為一件成功的作品,如上連的尾字「音」,中間的細筆在所有字中最細,且下方「日」字,亦顯得用筆較為輕率;下聯中的「菊」字,環抱「米」字的外框的用筆略顯遲疑,也算是大醇小疵吧。 引首之章「樂在其中」必然也是陳丁奇晚年書藝生活的實況。他對漢隸,無論是「張遷碑」、「石門頌」都曾有很深入的學習,一旦寫作品,又往往縱筆一揮,丟掉東漢隸書那種規整的法度,完全寫成自己的樣子,這是書家的自由,也是書法有趣的地方。(盧廷清賞析說明) 融篆法、古隸、八分書的「隸帶篆形」表現形式,是日治時期臺灣書壇常見的獨特的地域性書風。道光17、18年頃寓臺的「臺灣金石學之祖」呂世宜,最早傳入這種體勢,影響了臺灣書壇的隸書面貌,如日治時期陳蓁、鄭神寶、陳福全、林學周......等,寫得沉著靜穆;較具個人特質的,屬陳氏和臺北曹秋圃、頭城康灩泉等,較多活潑的律動節奏美。 此件推定寫於八十三歲,保存漢隸〈張遷碑〉的方整結體,只是撇畫、雁尾收斂許多;此外,也有清代陳曼生方正整飭一格的拙趣,但陳氏更強調筆畫行進間的戰掣、速度、潤燥、粗細、飛白墨趣。上聯「蟬」字,也是取陳氏特有的「文字畫」造型。 臺邑書家中,新竹張國珍與臺北曹秋圃及其澹廬書會(1929年成立)時興寫〈張遷碑〉、陳曼生體勢,自日治後期也逐漸形成風氣。陳丁奇則出入得更隨性而多樣化。三者撫〈張遷碑〉時,偏多方正或橫勢,迥異於臺邑書家杜聰明的瘦硬縱長,渡海名家江兆申清剛古雅的結體;陳氏此幅保留了較多鳴鶴流派的精神。(麥青龠賞析說明)
出版者:
典藏單位:劉金枝女士
格式:
裱褙(高x寬):197.5x45cm
畫心(高x寬):134.5 x 34cm
管理權:
典藏者:劉金枝女士
嘉義玄風書道館陳丁奇家屬
數位化執行單位:嘉義大學中文系台灣典範書家陳丁奇數位美術館
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3.0台灣」授權,引用時請註明出處「國立嘉義大學中文系暨嘉義玄風書道館陳丁奇家屬」。引用賞析說明時,請註明撰稿者及「台灣典範書家陳丁奇數位美術館」。

授權聯絡窗口

蘇子敬
05-2263411轉2124、2103
或 0918-825210
sutzu@mail.ncy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明文徵明陸治書畫合璧 卷
明文徵明陸治書畫合璧 卷
手抄寒玉堂千字文注釋   (共41頁...
手抄寒玉堂千字文注釋 (共41頁...
寒玉堂千字文注釋(共19頁)
寒玉堂千字文注釋(共19頁)
草書條屏
草書條屏
放翁詩
放翁詩
行書對聯
行書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