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其他巨蛇和近似於巨蛇的蛇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c7380d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動物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黃文山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動物
描述:
簡介:  雖然北美洲蛇不符合我們巨蛇的標準,許多非專家認為牠們有些是巨蛇。且讓我們簡單的觀察這些北美洲種類和少數其他巨蛇。  森王靛蛇(Drymarchon corais)是條長2.63米的巨蛇在北墨西哥被發現。這溫和無毒近似於巨蛇的蛇居住於南阿拉巴馬、喬治亞和佛羅里達,但牠主要分布南部的德克薩斯和索諾拉到中南美洲。  森王靛蛇是日行性的,大部分在中午前搜尋獵物。牠不是一隻大蟒;卻抓住獵物立刻吞下牠。獵物包含各種蛇、蜥蜴、小烏龜、青蛙、蟾蜍、小型哺乳動物和地上築巢的鳥類和一些熱帶地區的魚。蛇包括毒蛇類,似乎是個首選的獵物,且森王靛蛇對牠們的咬傷有所免疫。森王靛蛇通常從頭抓住而大力的咬著直到不能動。  有些其他北美洲蛇近似於巨蛇。一般在南美洲的馬鞭蛇(Masticophis flagellum)長度是2.59米,東美洲的黑錦蛇(Elaphe obsoleta obsoleta)最長達2.57米。黑蝮蛇(Coluber constrictor constrictor)常與黑錦蛇搞混,但黑蝮蛇不會發育到這麼大;牠的最大長度只有1.9米。三種無毒蛇是白天活躍的獵食者。雖然牠們也吃其他獵物從昆蟲到蜥蜴都有,但鳥和哺乳動物,尤其囓齒動物是馬鞭蛇和黑錦蛇主要的獵物。而黑蝮蛇普遍吃無脊椎和脊椎動物。當追趕時,三種蛇是細長的且快速地爬行。牠們跑得不比人快,但牠們容易脫逃。   兩種大的毒蛇在美國東部(Crotalus adamanteus)和西部(C. atrox)菱紋背響尾蛇。牠們有類似鑽石的圖案,但兩者沒有密切關係。東部的菱紋背響尾蛇是南墨西哥北方最大的毒蛇,長達2.51米。然而,有些成熟的蛇長超過1到1.5米長。西部菱紋背響尾蛇是北美洲最重的一種蛇,顯然大多龐大的毒蛇在美國。西部菱紋背響尾蛇長達2.34米。成體一般超過1.2米,但有些達到1.5米。  兩種有毒的響尾蛇分佈在北美洲的不同區域,東部菱紋背響尾蛇在東南邊,另一種在西南邊。在東南部,東部菱紋背響尾蛇大多一般在乾燥低地棕櫚樹、倒松樹幹和土耳其橡木林地。西部菱紋背響尾蛇棲息在更多樣的棲息地,從灌木森林和德克薩斯東邊的草原到更乾燥的亞利桑那和北墨西哥等。  驚訝的是兩種牠們生物學研究並不透徹。響尾蛇傾向夜行性捕獵,與牠們的哺乳獵物相似。成熟的東部菱紋背響尾蛇通常在凌晨或傍晚可看見牠們喜歡的獵物-兔子,但牠們只在晚上捕掠。幼蛇主要吃老鼠和小負鼠,成體也吃棉鼠、白足鼠、松鼠和一些鳥。西部菱紋背響尾蛇吃老鼠、松鼠(樹上和地上)、袋鼠、地鼠和白尾野兔,但牠們也捕掠鳥、蛇和蜥蜴。這些菱紋背響尾蛇利用埋伏和跟蹤氣味捕掠。  一條巨大的毒蛇,東部菱紋背響尾蛇有溫順的性格。因為通常第一眼發現牠們時,皆安靜地盤繞,也稱作“蛇中的紳士”。然而,東部菱紋背響尾蛇若受挑釁,會快速地攻擊。雖然牠們的毒液只是略有毒性,最多被咬是讓對方知道危險。雖然長度和體積勝於牠東部近親,西部菱紋背響尾蛇是神經質的且容易激動。一隻巨大西部菱紋背響尾蛇是可怕的:牠盤繞並舉起頭和頸部過五十公分之上,不斷地發出嘶嘶聲、攻擊和偶爾移動面相敵人。牠的毒液比東部菱紋背響尾蛇更有效,且當牠咬住射入大量的量。在中南美洲的響尾蛇中,只有樹叢蝮和具竅蝮蛇(Bothrops asper)是跟菱紋背響尾蛇一樣大。一項證據顯示具竅蝮蛇最大總長有2.5米。巨大的個體是重的和粗的身體。多數個體從1.2到1.8米。具竅蝮蛇屬分布寬廣從南部墨西哥到北美洲和東邊特立尼達。只有fer-de-lance(Bothrops atrox),南巴西的jararacussu(Bothrops jararacussu)、聖露西亞矛頭蝮(Bothrops caribbaeus)和茅利塔尼亞矛頭蝮(Crotalus durissus)接近具竅蝮蛇的體形約有兩米大的大小。只有兩種美洲珊瑚蛇被認為大,且牠們最長也少於1.8米。在非洲五種眼鏡蛇是近於巨型有毒蛇。非洲水眼鏡蛇(Boulengerina annulata,B. christyi)總長最長約2.5到2.7米。這眼鏡蛇是半水生的,棲息於非洲中部的河川和湖的岸邊和水植被中。牠們是兩棲類和魚類的捕食者。  黑頸眼鏡蛇(Naja nigriollis)和森林眼鏡蛇(Naja melanoleuca)分別長達2.8米與2.7米具接近巨蛇的條件。埃及眼鏡蛇較小,最大約2.5米。這三種是陸棲的,雖牠們偶爾沿著水陸捕捉冷血獵物,像青蛙、蜥蜴和其他蛇等。  非洲沒有其他長蛇。樹蛇(Dispholidus typus)和Kirtland's 鳥蛇(Thelotornis kirtlandii)最長長度是1.6到1.8米。有些黃頷蛇有時候長達1.5米,但大多小於1米。加彭蛇長1.8米;這種體形較粗,特定的個體腰圍大概有如四到五米印第安蟒粗。雖體形較1.2米短,犀牛膨(Bitis nasicornis)也同是粗重的體型。  溫和的歐亞大陸缺少巨蛇,只有一些類似於巨蛇的。幾種錦蛇(Elaphe)總長超過兩米。最大的錦蛇是歐洲中部的四線錦蛇(E. quatuorlineata)有2.5米長。亞洲西南部的長鞭蛇(Coluber jugularis)長接近三米。歐亞的毒蛇都不是很大,且成體大多少於一米。  亞洲熱帶有許多巨蛇但較少類似於巨蛇的。多數亞洲蛇長不超過1.5米。有時一隻錦蛇長兩米,例如銅斑蛇(Elaphe radiata)和紅尾黑蛇(Gonyosoma oxycephala)。一些銅背蛇(Dendrelaphis)和鞭蛇(Ahaetulla),由於牠們細長身體和尖銳的頭比牠們長,但有些個體總長高過1.5米並大多數少於一米。多數毒眼鏡蛇(Naja)、環蛇(Bungarus)、奎蛇(Vipera)、蝮蛇(Agkistrodon,Calloselasma,Deinagkistrodon,Trimeresurus)亦復如此。  亞洲屬大頭蛇(貓蛇或貓眼樹蛇)包含幾種大型種類。例如,犬齒貓蛇(Boiga cynodon)最長有2.8米。這些蛇最有名的是棕樹蛇(Boiga irregularis)。牠最初的家園是新幾內亞和索羅門島嶼,但棕樹蛇現在是普遍於太平洋上的關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當美國的武力從新幾內亞移動供給,牠意外地也被帶到關島。牠出現在關島,直到50年代早期還未被認出,主要是被忽略了。在80年代早期前沒有長期注意:棕樹蛇在島上吃了所有的鳥。單種類的蛇在一個島上消滅了二十二種鳥類!  在有這個長、極、有毒牙的蛇的地方很不安全。從城鎮的中心到森林中到處可見,且因為牠沒有天敵,數量龐大(每公頃有十六到五十隻)。棕樹蛇曾大量殺死關島上的蜥蜴群;蜥蜴是幼蛇最喜好的食物。因為牠佔據倉庫、碼頭和頻繁地輸送至船、貨機等,牠嚴重威脅其他所有太平洋的陸地。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爬蟲類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網紋蟒
中文名:大蟒蛇
中文名:非洲岩石蟒
中文名:什麼樣的條件是巨大?
中文名:眼鏡蛇王
中文名:樹眼鏡蛇-曼巴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