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化石紀錄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編碼:0b00000181e3fe28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動物學習資源
著作者:
作者:黃文山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動物
描述:
簡介:  最早的四足類動物是在上泥盆紀的沉積物之中被發現(三億七千四百萬至三億五千四百萬年以前),除了「螈屬」是在俄羅斯外海的沉積物發現以外,所有的沉積物都是在淡水之中尋獲。這些早期的四足類動物中最廣為人知的是「魚石螈屬」和「棘螈屬」,兩者都是在格林蘭島東部發現,年代可追溯到三億六千五百萬年以前,而其他的種類則稍微古老一些且在地理上廣泛分布於各個地區,包括蘇格蘭的「愛爾基始螈屬」,來自美國東北部的「海納螈」,來自澳洲東南部的「變額螈屬」以及歐洲東部的「歐伯泥盆螈屬」。當時的分布橫跨地球赤道兩端,座落於潮濕且溫暖的熱帶地區,由現今的澳洲經由亞洲到達北美洲的東北部;其中格林蘭島看起來特別不像是個能讓早期四足類動物生長的地方,在泥盆紀時期的位置與氣候和現在有很大的差異(四億一千七百萬年至三億五千四百萬年以前)。直到侏儸紀早期(大約一億九千萬年以前),地球上所有的大陸板塊聯結成單一的盤古大陸以後,才發現最早四足類動物得以快速散佈到遙遠陸地的證據,包括歐洲、澳洲以及北美洲的東北部。在三疊紀的早期(大約兩億三千萬年以前)甚至還曾散佈至南極洲。    早期四足類動物的祖先是一群肉鰭魚亞綱(具有肉鰭的魚類)的硬骨魚(硬骨魚綱),不像大多數硬骨魚一般具有以軟骨條支撐的鰭(輻鰭魚亞綱,具有輻鰭的魚類,包含大部分現生的所有魚類),肉鰭魚亞綱魚類的鰭有著類似陸生脊椎動物附肢般的骨頭部分。    此外,肉鰭魚亞綱魚類也造就了四足類動物的「肺」(雖然牠們跟一群叫做肺魚的肺魚亞綱魚類只有一點點關係),有些甚至具有內鼻開口(鼻孔),這使得牠們在閉上嘴巴或只有外鼻孔露出水面時,被將空氣帶到肺部之中。內鼻孔是陸生脊椎動物的特徵,大部分魚類的外鼻孔僅提供感知的功能。    魚石螈屬魚類和一種已經滅絕的魚類-真掌鰭魚屬(骨鱗魚科)非常相似,牠們是在上泥盆紀時期位於加拿大魁北克的沉積物當中發現。這兩種魚類都具有肺和內鼻孔,且共同擁有兩種在某些骨鱗魚及早期四足類動物發現的特徵:第一,一個橫向區格前後部分的腦殼;第二,內彎的琺瑯質表面牙齒,從剖面上來看,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外型。這種滅絕的魚類和四足類動物在親緣關係上最為相近,但較不為人所知的是,曾經有兩個屬被當作骨鱗魚科:魁北克的希望螈屬以及東歐的潘德魚屬(潘德魚科)。    魚石螈屬雖然無疑地屬於四足類動物,但仍保有一些和魚相同的特徵。這些特徵當中,鰓蓋骨-魚類用來連結鰓蓋與面頰的骨骼殘餘部分,以及尾鰭是由骨輻來支撐。但是魚石螈屬附肢和帶的構造已完全進化到早期四足類動物的狀態;因此,最早的陸生脊椎動物-魚石螈類,包含了魚石螈屬的早期親屬,至今尚未被發現且甚至必須在更古老的沉積物中尋找。潘德魚類則是四足動物類最相近的親屬,其全盛時期在三億八千萬年到三億七千五百萬年以前,然而最早的四足類動物在僅僅五百萬到一千萬年後出現。愛爾基始螈屬和歐伯泥盆螈屬可能因為較接近魚類到四足類動物的過渡時期而被認為是四足類動物的主幹:牠們是屬於早期的四足類動物而非兩生類。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http://www.nmns.edu.tw/)
來源:
數位化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兩生類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分布模式
中文名:現今的兩生類
中文名:親代照顧
中文名:食性及攝食模式
中文名:兩生類與爬蟲類的演化關係
中文名:萎縮的棲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