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名:客家與臺灣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ISBN:9579918856
NclACN:h001586586
著作者:
創作者:徐漢斌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客家
描述:
內容摘要:深摯的感謝 頁2 客家新認同基礎──《客家與台灣》鍾肇政序 從古代文獻的記載,乃至以現代科學方法為依據
蜼然似乎尚存舉證未能廣泛之遺憾,但已可初步確立論點,抛出了足備多方研討議論的空間。 頁3-11 客家民族何處來──《客家與台灣》自序 沒有人會相信,僅憑官方研究和御用學者的記錄,能夠圓滿呈現客家人的歷史記載,統治者過分堅持官方說法,嚴重扭曲我們對客家淵源的認知。 頁12-14 挑戰客家傳統起源說──《客家與台灣》引言 客家人如何在中國第一次引人注意?他們為什麼在許多方面和中國人不同?本書根據最新科學發現,超越了客家起源在中國北方的傳統解釋,而涵蓋更廣濶的議題。 頁15-19 台灣的客家人圖片輯 頁34-64 第一篇/歷史的開始 頁65-1081/客家的名稱及其困境與身分 他們被描述為中國的吉普賽人,散布於華南六省的孤立地區,與不同方言族群比鄰而居,沒有屬於自己的鄉土,他們就是客家人。 頁66-74 2/大旅程的由來 為了真正揭開客家的神秘面紗,試著透過遺傳基因的研究分析,結果發現,這個大旅程,或許肇始於三千至一萬二千年前,其播遷的濫觴就在中亞。 頁75-823/古代中原的少數族群 在沙文主義作崇之下,統治者不斷營優雅形象,消除其化少數族群,客家人只有挑戰現實,不斷遷徙,游走於邊綠文化、自創一格。 頁83-95 4/客家起源的理論 古代「漢」意指蒙古首領──單于、可汗,與今日泛指中國主要民族的「漢」字,完全南轅北轍,有如天壤之別,如果客家人繼續隱藏身分,只有走向黃昏,長期晦暗於歷史中。 頁96-108 第二篇/追尋新故鄉 頁109-1581/流浪的客家人 客家人的大遷徙,其實是在尋覓新鄉夢土,他們信奉「四海為家」哲,學放眼天下、立足生根,這是人類遷徙史上的成功例子。 頁110-113 2/客家第一次遷徙(西元前二四九至二0九年) 客家人第一次離散,肇始於不堪秦始皇的欺凌,在西元前二四九至二0九年,從山東遷徙到長江流域以南,自此改名易姓。 頁114-1313/客家第二次遷徙(三0七至四一九年) 晉朝政治的腐敗、飢荒及胡人南犯,迫使客家人開始南遷,而東晉元帝定都南京,加速第二次移民浪潮,從華北來到江西山區、福建邊境。 頁132-136 4/客家第三次遷徙(九0七至一二八0年) 客家第三次遷徙,崎嶇坎坷,歷經唐、遼、金、宋的天災人禍,長途跋涉抵達福建、廣東山區,更遠至台灣、南洋,而「客家」一詞亦在此時流傳。 頁137-141 5/客家第四次遷徙(一二八一至一六四四年) 這個時基是客家移民的轉捩點,不但遠赴東南亞及南洋,更深入雲南、西康等西南邊陲,克勤克儉、篳路藍縷,樹立了移民墾拓的成功典範。 頁142-145 6/客家第五次遷徙(十八世紀之後) 十八世紀清廷廢除移民禁令,勇於冒險犯難的客家人,成功開墾東南亞不毛之地,甚至遠渡重洋到美國、夏威夷實踐淘金夢。 頁146-1547/放眼天下、立足生根 遷徙海外的客家人,努力不懈求取專業智識與謀生技術,終於開花結果,活躍於各行各業,然而傳統習俗的保存,有待客家人重新省思。155-158 第三篇/族群的特徵 頁159-2181/特有行為的探索 每個族群都擁有獨特的性格,客家人也不例外,遺傳因子、地理環境以及社會結構和政治意識形態,四者環環相扣,互相牽動。 頁160-161 2/漢民族的文化與語言 「漢民族」是文化上的詞彙,包含不同種族和擁有自己語言的各民族
但是二千年來官方歷史的扭曲,當「漢民族」變成代表多數華夏中原民放時,客家人不願被同化,只為保存固有的語言與文化。 頁162-170 3/客家的文化的語言 環境影響與位置孤立,是語言革命的主因,當族群面臨存續之際,語言亦會改變,甚至另創用詞,客家話便是一例。 頁171-1804/客家人的行為與性格 遺傳因子與生存環境,主宰著客家人的行為和性格,他們不似一盤散沙的華夏中原民族,古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客家族群的最佳寫照。 頁181-188 5/客家的鄉土音樂 「日頭落山滿天紅,(人厓)倆分別在路中,心想同郎一路去,無奈心同路不同。」用音樂記錄生活歷史的客家民謠,道盡了天人合一婉約動人的個性,深深根植於常民文化的底層。 頁189-192 6/客家婦女 客家婦女比中國婦女擁有更多的影響力,在中國尚處於男尊女卑時期,客家婦女已享有個人獨立和族群權力,獨立自主、公平競爭、積極進取等特質,開啓了兩性平等對待之先河。 頁193-1987/客家的家庭哲學與宗教習俗 服從、忠誠、尊師,影響著客家人的家庭哲學
先敬祀與靈魂崇拜,建構起客家人的族群主義是根深蒂固的。 頁198-203 8/客家人的拓荒精神 贏得土地,永遠是移民拓荒史上的首要步驟,客家人利用與生俱來的「大埔精神」,以及後天的土樓建築、會館組織,積極進取,屹立不搖。 頁204-209 9/客家人的革命性格 太平天國之亂,新共和國起義,共產黨革命…客家人扮演決定性的樞紐角色,只要有客家人的地,方就有中國革命,由群眾來決定自己國家命運的人民革命,驅動了中國及世界的嶄新變革。 頁210-218 第四篇/二次大戰前在台灣的客家人 頁219-2801/追求新機會 福爾摩莎、美麗之島,透過原住民、福佬人、客家人的經營,發展出獨立且平行的海島文化,如果漠視了這些無名英雄的貢獻,就不配做為一個台灣人。 頁220-226 2/台灣拓荒簡史 西太平洋邊陲島國,歷經無主、荷領、明鄭、清領、日治等政權,不論它是機會之島抑是美麗之島,身為台灣人,就不可不知台灣開發史。 頁227-232 3/荷蘭領台時期(一六二四至一六六二年) 荷蘭的奬勵移民措施,吸收了大批客家人渡海來台,引進教育、基督教、農耕新技術,開啓了台灣第一次的社會和農業革命,將台灣推向遠東貿易的中心站。 頁233-238 4/鄭成功時期(一六六二至一六八三年) 鄭成功擊退荷蘭人的結果,對原住民和客家人而言,只是換一個統治者,沒有太大變化
所謂的「民族英雄」,其實關心的是個人政治與商業利益。 頁239-243 5/滿清政權(一六八三至一八九五年) 清廷頒布「客家渡台禁令」,使得客家人在台灣成為少數族群,另外「以夷制夷」政策,造成各族群間的衝突與宿怨
兩百多年來的清領時期,「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一語道盡。 頁244-253 6/日本的治理(一八九五至一九四五年) 日本雖是外來政權,但是有系統的社會經濟改革,奠定了台灣的現代化,稱得上是日本明治維新的台灣版,標示出民主運動與鄉土文化的黃金歲月。 頁254-280 第五篇/二次大戰以降的台灣客家人 頁281-3361/戰後的衝突與矛盾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充分說明國民政府獨裁,與台灣獨立建國的信念,完全背道而馳。 頁282-2862/「二二八事件」 二次世界大戰後國民政府的貪污無能,與日俱增,因傷害販賣香煙的台灣婦女,所引起的「二二八事件」更把台灣在地的各族群緊密結合。 頁287-291 3/「白色恐怖」 從一九四七年貫穿五0和六0年代,這個時期的台灣人,沒有一個人會輕易忘記,國民政府的「白色恐怖」活動,將台灣推向黑暗的悲情時代。 頁292-2984/崇尚民主的客家烈士 客家人由於崇尚民主的特性,在「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期間,受害程度遠超過其族群,殘酷的指控、無情的遭遇,令人為之鼻酸落淚。 頁299-307 5/熱愛鄉土的客家人 今日在台灣的客家人,始終熱愛家園、認同本土,自認為是台灣人,並不把中國視為家鄉,和中國沒有直接關係。 頁308-3146/客家人的文化角色 客家人「還(人厓)客話」運動,挑戰唯我獨尊的中國文化,這只是開端,漠視海島多元文化的政權,將永遠不被台灣人認同。 頁315-336 第六篇/台灣的遠景與挑戰 頁337-3721/為民主而奮鬥 台灣人渴望一個會為民眾負責的政府,也鼓勵一個會讓公民充分參與事務的政府,政府的合法性應以人民的意願為依歸,直接參與民主制度才是合理的方式,這就是民主制度的根本要素。 頁338-347 2/民主改革的過渡階段 今日,所有台灣人必須爭取──制訂適合台灣的新憲法,無條件釋放政治犯及自由出入的權利,補償「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的受難者,公民自決投票決定自己的命運。 頁348-358 3/站在十字路口的台灣 台灣前途掌握在台灣人民的手中,而不是國民政府的殘餘勢力,中更不是由中國或華府來決定,台灣人想做什麼?如何使用資源?都應該讓台灣人自己來回答。 頁359-372 附錄 頁373-397客家人物簡介 頁374-388歷史年表389-394重建新文化台灣──《客家與台灣》漢譯後記 本書對客家之淵源,就實論理,就實避虛
脫離族譜立論的觀點偏差,以嶄新的科學來闢釋,批判人為的荒謬及政治所製造的血統迷思。 頁394-397
出版者:
出版單位:常民文化出版
日期:
出版日期:1996
格式:
數量:1
語言:
作品語文:中文
管理權:
管理權:原資料著者或出版者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