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番仔埔春福

客語拼音:四縣:fanˊeˋpuˊcunˊfugˋ(bai xinˊdenˊ)

別名:拜新丁

名稱:番仔埔春福客語拼音:四縣:fanˊeˋpuˊcunˊfugˋ(bai xinˊdenˊ)別名:拜新丁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E0-1001313-1012-000006
著作者:
普查人員:李育琴、李瑞珍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信仰;祭典
關鍵字:春福、新丁粄、三獻禮、勸化堂、伯公生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番仔埔(今興南村)於清代為平埔族下淡水社所在地,客家人入墾之後被迫遷移,而客家先民至番仔埔墾殖者多鄔、利、賴氏三姓。位於勸化堂旁邊的東方伯公於清代建村之初,村民即立碑膜拜,當時稱為崎下伯公。後於民國57年建祠,改稱東方伯公。番仔埔祭祀土地伯公一年有三次,春福、秋福、完福分別是在農曆正月、八月、十月的十五與十六日,由東方伯公旁的勸化堂舉辦。地方耆老指出,以前正月半時,民眾會準備大醃雞來祭拜,也會把伯公後的大榕樹枝剪下拿回家插,若是家中前一年有生男丁的,就會準備新丁粄來拜。現今勸化堂旁的榕樹已經不在,僅剩下春福時拜新丁的習俗。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春福第一天早上八點半,勸化堂正扶乩副扶乩自勸化堂出發請神。路線為勸化堂→東方伯公→雙福橋伯公→北方伯公→西方伯公→興南慈惠堂王母娘娘→弘揚慈惠堂王母娘娘→開基伯公→真如禪院佛祖→勸化堂,送神順序相反,神格高的先送。春福當天晚上誦經,經生一組5 或7 人,其中一人持法鈴為主贊。上桌以齋菜拜天公,下桌以牲禮拜眾神,並舉行三獻禮拜伯公。村民家中前一年有生男丁者,當天或前一天會準備新丁粄(龜粄)到廟裡祭拜。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貢獻者:
主辦單位-名稱:勸化堂
日期:
舉行時間:其他1月1516日
辦理週期:每年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X:120.578952
緯度:Y:22.617273
辦理地點:昌宏路65號
所屬族群:四縣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