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下城庄拜犁頭符

客語拼音:大埔:ha+shangˇzong+bai`leˇteuˇpuˇ (ha+shangˇliˇbai`leˇteuˇpuˇ)

別名:下城里拜犁頭符

名稱:下城庄拜犁頭符客語拼音:大埔:ha+shangˇzong+bai`leˇteuˇpuˇ (ha+shangˇliˇbai`leˇteuˇpuˇ)別名:下城里拜犁頭符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E0-1000602-1101-000052
著作者:
普查人員:林鑫咸、顧志莉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信仰;神靈
關鍵字:犁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位於東勢鎮西南方的下城里,昔稱為東勢角下城庄,下城庄之開墾始於清道光3年(西元1823年),陳吉昌、胡阿滿等人邀集十二股半組織開發下城庄;「犁」在農業時代是農民重要的耕地農具,東勢角下城庄歷代相傳:下城庄的客家先民相信犁有「犁頭神」,犁頭神是農田的守護神,拜犁頭神會庇佑農產豐收,所以下城客庄開墾之初,先民都會在自家田裡找個吉位「拜犁頭」,祈求犁頭公庇佑農產豐收;後因下城庄西側緊鄰大甲溪,早期下城庄西南側的溪畔農田,常遭受大甲溪洪水的侵襲,造成農田崩塌流失,下城庄先民為防止大甲溪洪水侵襲農田,聽地理師說「鐵鑄的犁頭」除可保佑農產豐收外,並有「犁頭煞」可壓制洪水氾濫,下城庄先民當時遂請地理師找了ㄧ塊吉地(吉位),安奉下城庄「犁頭公」,也就是今日下城庄南片伯公祠左側之「南營將寮」所在的位置,當時並由地理師將犁頭半埋在土裡,至於何年安奉下城庄「犁頭公」,因當時無人記錄,所以不得而知;下城庄「犁頭公」後來演變成「將寮」,所以在今日的下城庄大板橋(南片)伯公祠左側的「將寮」內,可看見ㄧ塊「鐵鑄犁頭」與南營將軍令旗。此外,下城庄「犁頭公」安奉當時,尚無下城庄大板橋(南片)伯公祠。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已與下城庄大板橋伯公祠及其左側的「將寮」結合成一體,每逢初ㄧ、十五日或初二、十六日,下城庄內居民會帶著三牲、四果前來祭拜。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舉行時間:其他
辦理週期:不定期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辦理地點:下城里「南將寮」
所屬族群:大埔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