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寶山新城撐獅

客語拼音:海陸:bo’san`sin`shang cang`sii`

名稱:寶山新城撐獅客語拼音:海陸:bo’san`sin`shang cang`sii`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0410-1112-000027
著作者:
普查人員:朱文鐘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傳統表演藝術;民間遊藝(藝陣)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自古以來,中國人把獅子當成吉祥的瑞獸,舞(撐)獅能夠帶來好運,所以每逢節日、神誕、喜慶活動都會舞獅助興,祈求吉利,萬事如意。清乾隆以後大量漢人移入台灣,無形中也將家鄉的信仰、習俗一併引入,舞獅當然也不例外,而且也融入台灣人生活中,成為民間極為重要的一項民俗表演。大隘地區墾民移入,家族為了要抵抗強盜的欺凌與騷擾,聘請拳頭師父,利用夜晚或農閒時學習武術功夫以保衛鄉里,同時也訓練需要武術根底的舞獅表演,可以在節慶時表演增加收入。寶山新城盧光助先生生長在傳統客家家庭,從小在家耕田,種茶,種甘蔗,民國五十多年20多歲時參加新城廟會活動,看到廣東金獅陣的廣東獅外表亮麗,外形威武,動作剛勁,神態多變,精采表演,深受感動,決心學習舞獅表演,向該團表明經團主同意,拜光田拳頭師父為師,請師父到新城徐家,與徐家、盧家、黃家子弟,一起學習洪熙官南拳及各種兵器武術,同時學習客家開口舞獅表演前後十年,後來進入寶山糖場工作,停止練武及舞獅表演。民國92年寶山鄉新城社區發展協會主辦桐花季活動,為了讓活動順利,內容更加豐富,擔任新城村村長的盧光助,找來昔日舞獅同伴表演助興,非常受歡迎,也讓他燃起傳承舞獅這項民俗表演信心,開始在每星期六、日晚上在玖龍宮一樓,訓練新城雙溪國小五、六年級有興趣舞獅的小朋友並成立中華客家文化技藝協進會。
技法流派:廣東客家開口獅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貢獻者:
保存者名稱:盧光助
日期:
建檔日期:2010-07-07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範圍:
所在地:新竹縣 寶山鄉 新城村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