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牽魚

客語拼音:海陸:kienˋguˋ(kienˋng)

別名:牽罟

名稱:牽魚客語拼音:海陸:kienˋguˋ(kienˋng)別名:牽罟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C0-1000311-1010-000074
著作者:
普查人員:范佐勤;彭思偉;連梓鈞;彭美燕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文化景觀
種類:農林漁牧景觀
關鍵字:牽魚、新屋鄉
描述:
簡要描述:牽魚為早年新屋鄉永興、永安及笨港村海邊的重要漁業活動之一。據耆老口述,牽魚正確的開始時間不得而知,但就笨港村的居民黃源祥(民國15年次)、彭色龍(民國22年次)、黃阿禮(民國31年次)等人所述,牽魚在他們兒時(約為日治時代,西元1940年代),就有印象,因此推算牽魚的活動在此至少有七、八十年以上的歷史。牽魚的時間為每年農曆的正月至四、五月。由於牽魚需要很多人力,因此在牽魚時只要有幫忙拉罟的人,就有魚可以分,即所謂的「靠繩分魚」。牽魚活動在民國50年代逐漸沒落,因為永安漁港完工、啟用,機械船進進出出會將魚嚇跑,不敢靠近岸邊,魚群少、牽不到魚,再加上牽魚耗時、費力,牽魚活動自然就沒落、銷聲匿跡。
特徵:1.靠索分魚,是牽魚的特有景象,凡有幫忙拉網的人,都有魚可以分。2.以海螺聲作為各組牽魚組織的信號與指令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0-06-14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關聯:
關連:與牽魚活動最相關的生活行為,即為「吹海螺」。海螺聲是作為號令發落的依據,也是牽魚最重要的信號。
範圍:
位置與範圍:桃園縣 新屋鄉永興、永安、笨港村
所在地:桃園縣 新屋鄉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