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洗鹽

客語拼音:海陸:seˊrham

別名:煮鹽

名稱:洗鹽客語拼音:海陸:seˊrham別名:煮鹽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C0-1000311-1111-000070
著作者:
普查人員:范佐勤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文化景觀
種類:農林漁牧景觀
關鍵字:洗鹽、永興村、永安村、笨港村
描述:
簡要描述:據笨港村居民黃阿禮(民國31年次)先生所述,此區會有洗鹽活動是因為在二次大戰時,居民所需鹽巴無法購得,在短缺之虞,地方居民於是就在笨港灣岸旁洗起鹽來。一般洗鹽的月份在農曆的八、九、十月,這時有東北季風吹起,白天沙岸上的沙會被太陽曬出一片白色如薄餅的鹽霜,此時使用木製T型鹽耙輕輕的耙進畚箕,將這些帶有鹽霜的沙放入米籮,米籮下方再放個大腳盆,用杓子舀海水慢慢澆米籮內的鹽霜沙,米籮會滴水就不要再澆水,鹽水滴入大腳盆內。再將鹽水放入大鍋中煮,水份蒸發後,大鍋邊黏到白白的鹽餅,。。
特徵:煮鹽一般都在海邊為主,在新屋鄉沿海的村落均有耆老表示,以前曾看過在海邊有人煮鹽。煮出來的鹽,多半是自用比較多,非常少數的人才會將煮出來的鹽加以販賣。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計畫
日期:
建檔日期:2010-06-14
格式:
數量:1
來源: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資料庫
語言:
中文
關聯:
關連:早年因為物質缺乏,加上每戶人家經濟條件不優渥,因此私煎鹽巴販賣亦不足為奇。因此有關此區煮鹽的史料,在淡新檔案中僅少篇幅的記載,其多半與走私私鹽、販賣私鹽有關。
範圍:
位置與範圍:桃園縣 新屋鄉永興村、永安村、笨港村沿海沙岸
所在地:桃園縣 新屋鄉
經度:X:121.014103
緯度:Y:24.979094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