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人類學
漢
客家
古蹟及歷史建築
寺廟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客家委員會
數位臺灣客家庄
臺灣客家文物數位典藏計畫
名稱:新莊慈祐宮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編號:75
資料類型:
型式:實體物件
主題與關鍵字:
古蹟、歷史建築種類:寺廟
文化資產清冊類別:直轄市定古蹟
描述:
相關歷史敘述:相關歷史敘述:關於慈祐宮的創建年代,有許多說法。最早的為《臺灣通史》,稱其建於康熙二十五年(1686),曰天后宮,余文儀的《續修臺灣府志》則記為雍正九年(1731),《淡水廳志》的記載更晚,為乾隆十八年(1753)。然而依據廟中所嵌碑文之記載,同治十二年(1873)所立的《重修慈祐宮碑記》中所述的年代明確記載「慈祐宮者當雍正七年闢是地即建是宇」。而乾隆四十四年(1779)所立的《重修慈祐宮碑記》,有「新庄置宮顏曰慈祐始于前乾隆十八年(1753)」的記載。兼之以廣福宮中乾隆十五年(1750)《奉兩憲示禁碑》中記載「乘十三年(1748)火災新直街(新莊街)」推斷,慈祐宮至晚應於雍正七年(1729)已經修建,但於乾隆十三年(1748)因新莊街發生火災而被焚燬,故而於乾隆十八(1753)年時重建,同時改天后宮為「慈祐宮」。據此,可以推斷慈祐宮為新莊沿河三廟(慈祐宮、廣福宮、武聖廟)中最早建立的,亦為新莊地區最古老的廟宇,為臺北地區僅次於關渡宮的第二古老媽祖廟。之後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新莊巡檢曾應蔚、嘉慶十八年(1813)新莊縣丞曹汝霖曾兩次倡捐,先後進行二次的大規模重修,而後者進行重修時,尚用修建所剩的餘款另外為原本配祀於慈祐宮的文昌帝君,獨立建祠,為新莊文昌祠建立之始。其後又分別於光緒元年(1875)、日治昭和二年(1927)、昭和十一年(1936)、民國五十四年陸續進行修建,奠定今日所見的規模。鑑於乾隆十三年(1748)的新莊街大火,天后宮亦遭波及,因此在乾隆十八年(1753)所發起的重建,同時在開山殿後面開闢池塘,以為鎮火救災之用,由於當時新莊街以北尚無建築物,池水倒映觀音山影,時人謂之「美人照鏡」、「倒照觀音」,為昔日新莊八景之一。
主體座向:座北朝南
樓層數:一層
空間/格局:新莊慈祐宮座北朝南,過去前方可見大嵙崁溪(今大漢溪),後方有後村圳流經(今景德路),並可遠眺觀音山,背山面水的座向符合風水擇址條件,而今周圍商店高樓林立,大嵙崁溪(今大漢溪)也被河堤遮蔽,與早年景觀樣貌相去甚遠。建築為四殿二廊格局廟宇,包含三穿殿、正殿、後殿及開山殿,整體覆地狹長。寺廟後方有一水塘,傳為乾隆十三年(1748)新莊大火後,慈祐宮受波及,此後為了防火而挖設。
構造方式:砌體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貢獻者:
承辦單位名稱: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
日期:
創建年代:清雍正七年(1729)
格式:
數量:1
管理權:
授權人/單位:新莊慈祐宮
數位典藏單位: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清雍正七年(1729))。[名稱:新莊慈祐宮]。《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d/f5/03.html(2014/09/24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d/f5/03.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新莊慈祐宮
新莊文昌祠
臺灣通史
淡水廳志
文昌帝君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