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棘皮動物門
海參綱
楯手目
海參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產棘皮動物及其他罕有研究無脊椎門類知識庫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豹斑海參
學名:Holothuria pardalis
拉丁同物異名:Lessonothuria pardalis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424571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Echinodermata
中文門名:棘皮動物門
拉丁綱名:Holothuroidea
中文綱名:海參綱
拉丁目名:Aspidochirotid
中文目名:楯手目
拉丁科名:Holothuriidae
中文科名:海參科
拉丁屬名:Holothuria
中文屬名:海參屬
拉丁種小名:pardalis
描述:
種命名者:Selenka
簡介:"豹斑海參Holothuria pardalis分類上屬於海參科Holothuriidae,動物為臘腸形,體型小到中等大,長100~200mm,寬30~35mm,兩端逐漸變細。腹面顏色淡,為乳黃色或黃色並雜有褐色斑;背部顏色較深,為淡黃褐色並雜有許多不規則紫黑色斑塊,略排成二縱列。管足小,且稀疏地分布在腹面,背面亦有稀疏疣足。觸手小,有17~20隻,呈楯狀,排列成一圈。酒精標本略呈U字形,且顏色變化小。骨針為桌形體及扣狀體。桌形體變化大,底盤緣平滑或呈波浪狀,具鋸齒,且常凹陷呈柸狀;底盤徑介於30~90μ,大小及形狀均不甚規則,中間具一大穿孔,周圍孔3~10個;塔部立柱4個,塔部較低,塔頂小齒排成一小圈。扣狀體形狀亦不規則,有許多偽扣狀體及不完整的扣狀體,穿孔3~8個不等,長度多介於50~70μ。疣足內杆狀體彎曲,二端具許多穿孔。觸手內的杆狀體兩端具突起。動物生活在珊瑚礁海域潮間帶岩塊下,或珊瑚骨骼碎片及珊瑚礁沙下。動物主要以水層中及基底上的有機碎屑為食,食性介於底食及濾食之間。活動性很小,要搬動石塊才可發現。 在全世界的分布地區,為西印度群島,馬斯開里恩群島,東非及馬達加斯加,紅海,阿拉伯東南部,印度西部及巴基斯坦,馬爾地夫地區,錫蘭地區,孟加拉灣,印度東部,澳洲北部,菲律賓群島,日本南部及中國南部,南太平洋群島,夏威夷群島,還可見於西印度群島,加拉巴哥斯群島和巴拿馬等地,但不見於大西洋。為熱帶印度─西太平洋常見種。此物種在臺灣地區則分布在墾丁的萬里桐及南灣,但數量稀少。 "
成體體型概分(直徑或體長):大型(10cm~)
外部輪廓:臘腸或蠕蟲狀(Sausage like or worm like)
骨骼排列:骨針狀(Spicules or Ossicles)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棘皮動物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67
關聯:
學名原始發表文獻:Selenka, E. 1867. Beitrage zur Anatomie und Syatematik der Holothurien. Z. Wiss. Zool., 17: 291-374, pls. 17-20
範圍:
台灣分布地點:萬里桐
世界地理分布:西印度群島
分布深度:0~1m 潮間帶及潮池
棲所環境:珊瑚礁區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867)。[中文名:豹斑海參]。《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c/68/c2.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c/68/c2.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海參科
海參屬
海參
臘腸
骨骼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蛇目白尼參
中文名:蚓參
中文名:棘輻肛參
中文名:虎紋參
中文名:格皮氏海參
中文名:白底輻肛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