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恐怖狼

學名:Canis diru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4a38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拉丁總綱名:Tetrapoda
中文總綱名:四足類總類
拉丁綱名:Mammalia
中文綱名:哺乳綱
拉丁亞綱名:Eutheria
中文亞綱名:真獸亞綱
拉丁超目名:Ferae
中文超目名:猛獸超目
拉丁目名:Carnivora
中文目名:食肉目
拉丁亞目名:Fissiipeda
中文亞目名:裂腳亞目
拉丁科名:Canidae
中文科名:犬科
描述:
簡介:"犬屬包含了一般目前常見的犬(狗)、狐狸、豺與狼等動物,許多種類在史前時代就已經存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恐怖狼(Dire wolf )。恐怖狼相較於一般的現代的狼類,它是屬於較大型的狼類,有著較寬的頭骨與較大的牙齒,可以較易咬碎骨頭,推測恐怖狼以哺乳動物或腐肉為食。四肢像其他的犬類一樣,逐漸變得修長而適合奔跑,但許多專家仍認為它無法像掠食者可以快速獵取獵物,而比較像食腐動物的習性。   目前在美國洛杉磯拉布瑞亞牧場的瀝青坑(the tar pits of Rancho La Brea)內,已挖掘出超過二千件的恐怖狼化石。古生物學家推測在大約二萬五千年前,當地的岩層覆蓋在許多含量豐富的石油古老海洋沉積岩層之上。後期地殼運動將較古老的岩層擠壓與疊覆,地球內部中心的熱能與壓力將岩層中的原油往地表推擠,經過砂石層滲漏至地表,原油中揮發性的成分,會從表面上揮發,而殘留下來的就是形成一片淺坑狀而黏稠的瀝青。通常這些瀝青的表面會被一層層的樹葉或塵土所遮蓋而隱藏起來。動物經常在不小心或是在獵食者的追趕之下而身陷其中,這一些黏附的動物隨後也會吸引其他獵食者或是像恐怖狼這類腐食者前來,使得它們也被瀝青黏附,陷入其中而死亡,並被沉積掩埋逐漸形成化石。"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範圍:
地質年代:第四紀更新世﹝Pleistocene, Quaternary﹞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宿命劍齒虎
中文名:美洲黑熊
中文名:北美灰熊
中文名:卓越洞熊
中文名:烏拉山洞熊
中文名:草原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