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宿命劍齒虎

學名:Smilodon fatalis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0034a2a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紀錄類別: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地質-化石類
分類:脊椎動物化石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Chordata
中文門名:脊索動物門
拉丁亞門名:Vertebrata
拉丁總綱名:Tetrapoda
中文總綱名:四足類總類
拉丁綱名:Mammalia
中文綱名:哺乳綱
拉丁亞綱名:Eutheria
中文亞綱名:真獸亞綱
拉丁超目名:Ferae
中文超目名:猛獸超目
拉丁目名:Carnivora
中文目名:食肉目
拉丁亞目名:Fissiipeda
中文亞目名:裂腳亞目
拉丁科名:Felidae
中文科名:貓科
描述:
簡介:"宿命劍齒虎是美洲劍齒虎的一種,它最特殊而注目的特徵,便是它那一對鋒利如短劍般的上犬齒,讓我們不難想像當時它是何等兇猛威武,憑藉懾人的利齒,令其他動物望之喪膽。   劍齒虎的體型與現代的非洲獅大致相當,結構壯碩,嘴巴可開張至120度,使得那一對碩長利牙能夠刺穿獵物。在肩部與頸部之間有強大的肌肉牽拉,如此一來,不但能夠撐起它那巨大沈重的頭部,也可產生強勁的向下刺戳力。從橫切面來看,劍齒虎的利齒略呈弧形,以增加咬合強度,也可減少刺咬獵物皮肉的阻力。沿著利齒後側周緣,形成如牛排刀的鋸齒狀 ,使得在切割獵物身上的皮肉時更為容易。   劍齒虎的前肢強壯,尾巴短小,奔跑速度並不快,顯然它並不是靠速度來捕捉獵物,而且它捕捉的對象也大都是速度不快的大型哺乳動物,例如猛獁象、野牛。推測劍齒虎能夠善用其利齒長牙,深深地刺入獵物的腹部、後腿或臀部,等待獵物流血過多死亡後,再慢慢地盡情啖咬進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脊椎動物化石學
範圍:
地質年代:第四紀更新世﹝Pleistocene, Quaternary﹞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美洲黑熊
中文名:大熊貓
中文名:北美灰熊
中文名:恐怖狼
中文名:草原狼
中文名:卓越洞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