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鬼豔鍬形蟲

學名:Odontolabis siva parryi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32973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Lucanidae
中文科名:鍬形蟲科
拉丁亞科名:Lucaninae
中文亞科名:鍬形蟲亞科
拉丁族名:Odontolabini
中文族名:鬼豔鍬形蟲族
拉丁屬名:Odontolabis
拉丁種小名:siva
拉丁亞種名:parryi
描述:
亞種命名者:Boileau
簡介:動物昆蟲甲蟲鍬形蟲科鬼豔鍬形蟲Odontolabis siva parryi Boileau, 1905 Odontolabis siva parryi Boileau, 1905 鬼豔鍬形蟲鬼豔鍬形蟲是台灣最大型的鍬形蟲之一,大型雄蟲的體長可達9cm。雄蟲依據大顎發達程度可分為長齒型、中齒型、兩齒型與原齒型,一般而言個體越大大顎也越大,但有時兩齒型或中齒型的個體體型和長齒型者不相上下,而原齒型雄蟲則通常小於其他各型,只有5-6 cm,和雌蟲類似。但是不論大顎為何型,雄蟲複眼後方側面都具有一明顯的三角形突起,雌蟲則無此特徵,反而是在複眼旁邊有明顯的三角突起(眼緣突起呈三角形)。翅鞘有如鏡面般的黑色光澤是鬼豔鍬形蟲另一個重要特徵,加上雄蟲複眼後方的三角突起,可以和外型類似的大圓翅鍬形蟲(Neolucanus maximus vendli Dudich )加以區別。鬼豔鍬形蟲分布在全島平地到1500公尺左右的山區,在蘭嶼、綠島和龜山島也有分布。北部山區,特別是在廢棄或管理較粗放的柑橘園常可見到本種成蟲。除台灣外,鬼豔鍬形蟲也分布在印度北部、喜馬拉雅、緬甸、中南半島、中國南部等地。成蟲體型粗厚,不藏匿在樹洞中;白天常見於枝幹上取食,夜間具有趨光性。雌蟲產卵時會用腹部將卵粒附近的土堆積壓實,作成一個土球。幼蟲有三個齡期,取食枯朽木。幼蟲期在一年以上,有的可長達將近兩年。成蟲在初春羽化後會待在土繭內,到了初夏才外出活動,成蟲在野外的活動期可到秋季,壽命可達半年到一年。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小型﹝1cm~5cm﹞
口器特徵:咀嚼式﹝Madibulate or Chewing type﹞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05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鹿角鍬形蟲
中文名:斑紋鍬形蟲
中文名:兩點鋸鍬形蟲
中文名:紅圓翅鍬形蟲
中文名:雙鉤鋸鍬形蟲
中文名:兩點鋸鍬形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