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
天牛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產昆蟲多樣性知識庫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蓬萊偽鍬形天牛
學名:Komiyandra formosana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3025f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Cerambycidae
中文科名:天牛科
拉丁屬名:Komiyandra
描述:
種命名者:Miwa and Mitono
簡介:"動物昆蟲甲蟲天牛科蓬萊偽鍬形天牛Komiyandra formosana (Miwa and Mitono, 1939) 蓬萊偽鍬形天牛 Komiyandra formosana (Miwa and Mitono, 1939) Komiyandra formosana (Miwa and Mitono, 1939) 蓬萊偽鍬形天牛,又稱臺灣偽鍬形天牛。 偽鍬形天牛的外型跟一般印象中的天牛長得不太一樣,反而有點像黑艷蟲和某些鍬形蟲,強健的大顎著生於頭部前方,觸角短於身體,且各足具有五節跗節,但是偽鍬形天牛並不像黑豔蟲或鍬形蟲般具有膝形的鰓葉狀觸角,仔細看的話並不難區分。臺灣的偽鍬形天牛有2種,分別是分布在臺灣本島的本種與只分布在蘭嶼的蘭嶼偽鍬形天牛(Komiyandra lanyuana (Hayashi))。 蓬萊偽鍬形天牛是中小型的天牛,體長只有1.5-2 cm。身體呈紅褐色或暗褐色。雌蟲和雄蟲長得很像,但是雄蟲的大顎約與頭部等長,內側具有數枚明顯的齒狀突起,雌蟲的則稍短,齒的凹凸較不明顯。雄蟲頭部(含複眼)約與前胸同寬,雌蟲的則明顯窄於前胸。 本種在臺灣由南到北都有分佈,主要出現在中南部低海拔到中低海拔山區。成蟲與幼蟲都棲息於枯朽木,特別是立枯木中。成蟲一般都待在枯木內,可能是夜行性,偶爾會趨光,在野外並不常見。生活史可能需要兩年,推測成蟲不取食。 Miwa and Mitono (1939)發表本種時是歸於Parandra屬。Santos-Silva et al. (2010)將偽鍬形天牛亞科區分為13屬40餘種,臺灣的偽鍬形天牛皆屬於Komiyandra屬。日本八重山群島的石垣島曾有蓬萊偽鍬形天牛的紀錄,但石垣島的種類最近已被發表為上野氏偽鍬形天牛(Komiyandra uenoi Santos-Silva, Heffern and Matsuda),因此蓬萊偽鍬形天牛目前被視為是臺灣特有種。"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小型﹝1cm~5cm﹞
口器特徵:咀嚼式﹝Madibulate or Chewing type﹞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939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939)。[中文名:蓬萊偽鍬形天牛]。《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90/e9.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90/e9.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鍬形蟲
黑艷蟲
黑豔蟲
天牛
大顎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松斑天牛
中文名:桑天牛
中文名:四紋蟻型天牛
中文名:桑天牛
中文名:松斑天牛
中文名:四紋蟻型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