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鞘翅目
天牛科
知識單元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動物學組
第二期計畫
台灣產昆蟲多樣性知識庫子計畫
知識單元
中文名:桑天牛
學名:Apriona germarii
推薦分享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e3025e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Coleoptera
中文目名:鞘翅目
拉丁科名:Cerambycidae
中文科名:天牛科
拉丁屬名:Apriona
描述:
種命名者:Hope
簡介:動物昆蟲甲蟲天牛科桑天牛Apriona germarii (Hope, 1931) Apriona germarii (Hope, 1831) 桑天牛,又稱臺灣桑天牛、粒肩天牛、黃褐天牛。桑天牛是臺灣平地最常見的中大型天牛種類之一,體長3-5 cm,體色暗黑色,表面密佈土黃色細毛,使得體色看似土黃色。觸角長於身體長度,雄蟲觸角長度和身體的比例較雌蟲者為大,觸角第三節起每節的基部是灰白色,端部是黑色,看起來呈黑白相間。前胸背板具有橫向的皺摺,側方有一對尖棘。翅鞘基部有密佈的黑色小顆粒,末端有四個小刺。在臺灣沒有外型類似的種類。除臺灣外,本種也廣泛分布在喜馬拉雅、東亞、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臺灣全島平地到低海拔山區都有分佈。桑天牛以其會為害桑科植物而得名,成蟲會在桑樹、構樹、菠蘿蜜等植物上取食嫩枝的樹皮或葉,藉以維持壽命並刺激卵巢成熟。交配後的雌成蟲會以大顎將寄主植物的表皮咬開,將卵產在枝幹中,幼蟲孵化後便在枝幹內向下蛀食,每隔一段距離會挖一個排泄孔將木屑與糞便排出,末齡幼蟲在靠近地表附近的樹幹內化蛹。生活史約需一年。成蟲春季和夏季出現,白天晚上都會活動,具有趨光性。有許多資料將本種的學名處理為Apriona rugicollis Chevrolat,其模式標本採自中國上海,而germarii則是採自尼泊爾,目前學界大多認為兩者為同物異名,而germarii具有優先權;另一個常見的拼法A. germari則是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裡面所謂的不正確的後續拼法(incorrect subsequent spelling),不應繼續使用。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中型﹝5cm~10cm﹞
口器特徵:咀嚼式﹝Madibulate or Chewing type﹞
翅之數量:二對翅
翅之質地:翅鞘﹝Elytra﹞
變態 (Metamorphosis):完全變態﹝Holometabolou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日期:
學名原始發表年代:1831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作者不詳(1831)。[中文名:桑天牛]。《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90/e8.html(2024/01/03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b/90/e8.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喜馬拉雅
桑科植物
尼泊爾
桑天牛
天牛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四紋蟻型天牛
中文名:松斑天牛
中文名:蓬萊偽鍬形天牛
中文名:四紋蟻型天牛
中文名:松斑天牛
中文名:蓬萊偽鍬形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