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稻黑椿

中文別名:水稻黑椿象

學名:Scotinophara lurida (Burmeister, 1834)

推薦分享

Share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系統識別碼:0b00000181d9bd3e
資料類型:
型式:合集
主題與關鍵字:
學域-大分類:動物-昆蟲類
拉丁界名:Animalia
中文界名:動物界
拉丁門名:Arthropoda
中文門名:節肢動物門
拉丁綱名:Insecta
中文綱名:昆蟲綱
拉丁目名:Hemiptera
中文目名:半翅目
拉丁總科名:Pentatomoidea
拉丁科名:Pentatomidae
中文科名:椿象科
拉丁屬名:Scotinophara
拉丁種小名:lurida
描述:
種命名者:Burmeister
簡介:"動物昆蟲半翅目椿象科稻黑椿黑椿象水稻黑椿象Scotinophara lurida (Burmeister, 1834) Scotinophara lurida (Burmeister, 1834) 黑椿象,別名水稻黑椿象、稻黑椿,俗名黑龜仔、黑臭青龜仔,屬於小型椿象,成蟲體長約9.0-10.0mm、體寬約5.0mm,雄蟲較雌蟲略小,體色同樣為黑色,體表粗硬密布刻點,不具有金屬光澤。頭部向前方突出,複眼位於頭之基部並向兩側突出,觸角5節灰褐色、最末節粗圓。前胸背板前緣側角突出並超過複眼長度,小盾片長達到腹部末端,前翅革質部黑色、膜質部淡褐色。身體腹面紫黑色,足之基節和腿節為紫黑色、其餘各節為灰褐色。 本種與短刺黑椿象(Scotinophara scottii)極類似,其主要差別在於本種前胸背板側緣不具突起、小盾板前緣基部亦無黃褐色小斑點,兩者借此明顯的差異可區分。 成蟲可存活4-7個月。雌成蟲產卵於近水面之稻株葉鞘或葉片上,卵塊約12-13粒。卵為圓桶形,高約1mm、直徑約0.8mm,初時為黃褐色,孵化前為暗綠色。若蟲共有五個齡期,一齡若蟲體近圓形為紅褐色,頭、胸部較暗色;二齡後體體呈橢圓形,體色漸深;五齡體色淡褐色並密佈黑點,觸角4節、末節些微紫色,翅芽黑色,腹部臭腺口為黑褐色。幼蟲三齡前為群棲性,之後分散活動。 本種曾被列為是臺灣五大稻作害蟲之一。若蟲、成蟲皆以水稻、茭白筍、甘蔗、玉米及粟等植物為寄主,主要在稻株近水面基部吸取汁液,白天棲息於基部,傍晚後或陰天時爬至植株上活動取食。雌蟲具護卵習性,且具趨光性,在水稻成熟時,會向外遷移分散並尋找適合的棲地。在臺灣主要以成蟲越冬,在附近田野之雜草、稻株、石礫或土縫中越冬至隔年三月再出現於田間。本種分布於台灣、日本、韓國、中國(淮河以南)及斯里蘭卡等地區。"
食性:植食
成蟲體型概分:小型﹝5mm~1cm﹞
口器特徵:刺吸式﹝Piercing-Sucking﹞
翅之數量:二對翅
變態 (Metamorphosis):漸進變態﹝Gradual metamorphosis﹞
生態:皆陸生
出版者:
數位化執行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昆蟲學
範圍:
世界地理分布:臺灣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使用聲明:館內公開瀏覽

授權聯絡窗口

鍾舜丞
04-23226940*762
chungnmns@nmns.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稻綠椿
中文名:雙峰疣椿
中文名:大盾背椿
中文名:藍椿
中文名:黃斑粗喙椿象
中文名:黃斑椿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