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釋經書奧義以濟青年學荒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9000003201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王如松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4)
描述:
內文:天下之義理。深而不可測。隱而未易知者。其惟漢籍之經書乎。顧不可測而妄意度之。淺嘗者難語高深。未易知而侈談及之。輕浮者難探幽隱。理在此而曲解在彼。義在彼而反求於此。無怪莘莘學子。藉經術以文其奸。襲經言以售其偽也。而何論青年哉。今之青年。大都一知半解。便詡通明。摘句尋章。自矜淹博。殊不知古聖經世之書。其旨淵深。其詞微隱。固非宮牆外望者。所能窺其堂奧也。不學無術。難免荒經之誚。今欲濟之。藉非籌釋經書之奧義不為功。然欲籌而釋之。其策安在。 一在延聘老師宿儒之有學識者。高其廩餼。厚其脯修。寄以講經之任。自四書而經史。而諸子百家。逐一講演。由淺而深。遇有難義。不憚繁徵博引。以今之事。證經之言。使之明白了解。毫無疑義。然後青年得知經書之底蘊。而不敢妄毀聖賢也。此一策也。 一在選取後生小子之俊秀者。使之入學聽講。研究經書。有疑必問。有問必答。庶無魯魚亥豕之訛。何有書帝作虎之誤。析義必精。讀書得閒。能以意而逆志。不以文而害辭。然後青年盡知先聖之大義微言。而不敢為畔經離道之舉。此又一策也。 若夫恐經義之艱深。雖經前言取譬而喻。猶未盡了徹無遺。又必廣搜註經白話解以授之。俾之自習。以知微意之所在。而無誤會夫經言。由是義理既明。則經書自飽。而所言所行。無非先王之道矣。此策之三也。 至若謂經書繁賾。雖竭盡一生之力。未易熟讀詳味。融會貫通。又必就經中之有益身心。與有裨經濟者。節取之。詳譯之。俾之簡而易讀。約而可求。則人不畏其難。而廢書三歎。一可為操身修行。二可為黼黻文章。通經實攷用之資。夫何虞所學非所用也。此策之四也。有此四者。以裨益青年。則風可移。俗可易。道德可尊。倫常可重。名教中自有樂地。六經外斷無真修。將見濟濟多士。皆為華國之才。落落群英。盡屬經世之學。而淺陋貽譏。學荒致誚。可無為青年歎也。非然者。當此思想變幻之秋。才華自炫之世。略有科學。便傲老成。稍學文明。便毀聖道。經書束之高閣。言論得諸緒餘。侃侃而談。全不知經書之精義。為萬古不易之常經。而訾議之。力闢之。且欲毀而棄之。業荒於嬉。學流於偽。其不至反經而背道也幾希矣。是安得有心世教者。起而籌之。使經學復昌明於世也哉。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澎湖處大海之中
教育志
入毓粹門
田賦志
撫墾志
軍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