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學興廢說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69000003198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王 溥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4)
描述:
內文:古無所謂漢學也。三代盛時。教化大行。耳聞目見。舉皆德音。學問之道。溢于里巷。雖漢陽游女。亦知吟詠。而未嘗以學名漢也。或曰。經尊於漢曰漢學。猶詩盛於唐曰唐詩。名其所自。不亦宜乎。不知漢學之名。雖因於漢。實始於清。清儒畏宋之理學。深奧莫加。乃取漢之訓詁而追琢之。以成有清考據之學。於聖人之道。不無裨補。然已流於末矣。厥後通謂之漢學者是也。不然、漢人曰漢學。則日人當曰日學。英美人當曰英美學。不無蛇足乎。夫漢學猶天之日月也。日月不明則天道不治。四時失序。萬物不生。漢學不興。則教化不行。悖逆戕亂。無所不至。歷觀三代秦漢以下。凡為國家者。用之則治。舍之則亂。大興則大治。廢黜則覆亡。如聲之應。如影隨形。史策昭然。蓋其說本仁義道德。其教人則修齊治平。大之可以參天地。贊化育。小之則亦日用尋常之道耳。無新奇可喜之說。以劫奪人心。是以久而彌彰。遠而愈著也。然則漢學不能廢。亦不敢廢。何則。二千年來。人道之不絕滅者。胥賴有是耳。當春秋之時。王綱失墜。悖逆僭竊。相因而起。綱常倫理。棄絕無餘。此正斯文將喪之秋。然喪亂之餘。實天所以開至聖也。故雖楊墨乘時而起。雜說縱橫。各立門戶。而孟子卓然揮之。如拉枯朽。是殆天將以聖人起衰興廢。立萬世之極。豈楊墨雜說所得而加之哉。然而大亂未已者。斯文之興。未申於天下。治在下而不在上也。秦併天下。尚功利。廢儒術。任刑法。以易仁義。十餘載。而社稷墟。非其大驗彰明者乎。漢承秦弊。更任黃老。而不能治。孝武知其然也。於是屏百家。崇儒術。專經學。以立治本。而赫然內治而外攘。功蓋前人。是其效之大著者。惜王道久闕。秦弊末盡。仁義之聲。末盡洽於天下。當此之時。佛得以乘闕而入。向使儒術不中斷。王道無間缺。彼安能入仁義充塞之域哉。夫晉尚清談。梁講寂滅。至于滅國亡身。廢漢學之害如此。豈不深可畏哉。唐改貞觀之治。宋稱咸景之隆。此漢學大興之時也。洎乎有清季年。士趨末藝。有獵取之心。鮮經緯之學。至是漢學已等於廢。國運因以不振。而所謂耶教者。又入據矣。使清人翻然悟束縛人才之非。徵碩學經緯之士以自輔。興庠序。普教化。則半部論語。且足以致太平矣。夫物必內腐。而後蟲生。國必內伐。而後寇至。必然之勢也。蓋倫常之道失。平等自由之說入。禮教之閑開。神聖戀愛之說又入。權利義務明。非孝之論則又入。嗚呼。士不逃於佛。則皈於耶。甚則趨於非常可喜之路。此天下之所由亂。而世道人心。益不可問也。夫漢學之廢者如此。而興者如彼。何今之人不察耶。
出版者:
周崑陽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2009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軍備志
陳旭初先生輝
附錄 槱兒遊頤和園筆記
臺語考釋
撫墾志
列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