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漢學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51010103063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莊子淵
主題與關鍵字:
崇文社文集(1)
描述:
內文:維持漢學策 埔里社莊子淵 天下之事物。泰極必否。盛極必衰。此理之自然。數之必至。無怪者。然於其方衰之會。苟有法以維持之。亦未必盡無益也。如今日之漢學是己。我亞州之有漢學。自三皇五帝。以迄今茲。越四千餘年矣。由漢學養成聖賢者。不知凡幾。由漢學感發忠孝者。不知凡幾。且由漢學化其氣質。成其材器。而為碩德純儒英雄豪傑者。又不知凡幾。從可知漢學有益於人生。大有裨於家國者也。顧其間書籍曾火於秦。不旋踵復興於漢。是前人已燬之而不可燬。禁之而不能禁者矣。乃時至今日。倡廢漢文者。聲不絕於耳。人不勝其數。是豈所謂泰極必否。盛極必衰。理數使然乎。不然。何隨聲附和者之眾也。審若是、則宜急籌維持之策矣。夫漢文即漢學。其中有經有史。有百家諸子詩詞歌賦。以言乎經則聖賢之義理。炳若日星。以言乎史。則歷代之情形。洞如觀火。至於諸子百家。則著述豐富。議論縱橫。或解經之奧義。或發史之微言。其嘉言懿行。難更僕數。若夫詩詞歌賦。則所以發人之興致。抒人之情懷。此數者皆漢學之精華。為造才之功用。而奈何欲廢之。傳曰。有其舉之。莫能廢之。有其廢之。莫能舉之。蓋言凡事舉之之難。而廢之之不可復也。顧或有難者曰。子第言漢學之美。不如漢學之難乎。曾亦思經義深奧。難以明其意。子史浩繁。難以盡其辭。至於詩詞歌賦。則又廣博淵深拘於韻。泥乎音。排偶對於嚴仗。篇章重乎神氣。習焉而難臻其美。即美矣亦難盡其博。終身為之。而不得其道者。眾也。方今文明之世。尚武之秋。何堪一著儒衣。奄奄不振。廢漢文。乃所以重新學。振士氣。進青年於有用。子何以便便置辨哉。嗚呼。為是說者。弗思甚矣。古人有言曰。學如山淵。學者但漁獵其間。豈能盡所有而包羅之。苟存畏難之見。無存而不見其難。若無畏難之心。無往而不成其事。故聖人不言難以沮人之進。不言易以驕人之志。如果難矣。何以東西各國。不少鴻儒。南洋諸島。猶用六書。大抵文學之興替。關於邦國之盛衰。試觀漢唐之世。遠近諸國。慕漢學而入中國者。不憚航海之危。梯山 之苦。蓋其時國運方隆。兵力未衰。文學因之而貴。今也中國積弱已甚。外患頻仍。敗於東。喪於西。失其地。棄其民。幾不成其國。故文學因之而微。遂使孔孟之道。等於弁髦。天人之學。輕如蔽屣。彼新學者流。竟藐之為舊學。視之為畏途。聲類相應。公然附和。今日議廢之。明日議滅之。噫、漢學也。而可廢乎哉。毋乃如日月之蝕。有時停滯。豈能滅其光明哉。雖然厭棄漢學者。既有廢置之謀。崇尚斯文者。應籌扶持之計。鄙人才識短淺。何堪借箸。第念平生所學。惟此區區。廢存大計。不無杞憂。故不揣固陋。謬陳管見。夫維持之策。大抵全賴人力與資財。一則廣興文社。輪流值東。如今之詩杜然。逐月開課。命題取賞。或徵文論。或取詩律。俾現存耆宿。當世英才。見獵心喜。技癢難禁。或自出機杼。顯彰姓名。或越俎代庖。提攜後進。庶老輩有引誘之方。後生有步趨之的。一則募捐拒款。多立書房。如清代之義塾。兒童就學。不呈脩脯。使家弦戶誦。不斷書聲。如此鼓勵。則庶乎漢學不廢。道脈猶存。是否有當。請還質諸高明。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1月1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度支志
鐵峰詩話
列傳一
天山賦並序
古今詩話菁華(二)
過黃河而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