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江井欄記書後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40000018011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文集
描述:
內文:  稻江舊天后宮有井,不知鑿自何時。光緒間,安溪林氅雲先生居此,為作石欄,且假藍鹿洲之名而記之曰:「大稻通津,天妃廟後,鄭延平駐師,拔劍砍地得泉,因名淡水。康熙六十年四月乙酉,漳浦藍鹿洲鐫記」。又篆書「小劍潭」三字,旁為施世驃。而氅雲亦題曰:「汲井可受福」。曩年擴大市衢,廟毀井堙,已無其跡,而石欄尚存發記茶行。餘以氅雲之作偽,懼誤後人,不得不糾其謬。   夫淡水固土番社名,明人著書,已有其地,何喬遠閩書亦言之;則非出自延平,且非出於拔劍得泉。其謬一也。延平入臺,肇造承天,未曾一至北鄙。嗣王經雖討蓬山,觀兵大甲,亦僅小駐鐵砧,未曾一至淡水。其謬二也。朱一貴之役,鹿洲曾參戎幕,從軍入臺。然一貴以五月朔日攻府治,而清軍以六月十六日始克安平,則四月之間,鹿洲尚在漳浦,何以得至淡水?其謬三也。鹿洲果至淡水,當在平定一貴之後。東徵集中雖有紀竹塹埔之文,竹塹今新竹,距淡水尚百數十裏,狉榛荒僻,渺無居人,何有鐫記之事?且康熙六十年四月,日無乙酉。其謬四也。施世驃為水師提督,率兵平臺,未幾卒於軍中,則世驃必未至淡水,又安有「小劍潭」之名?其謬五也。大稻埕原名大佳臘,番語也,華言曝穀場,址在今之六館仔街;建府之時,因闢市肆,乃譯今名。則二百年前,安有大稻二字?其謬六也。淡水廳志修於同治七年,不載此廟,亦不載此井,則知其為建府後所築。而乃杜撰為二百年前,自欺欺人。其謬七也。曩遊廈門,見氅雲先生於鼓浪嶼之怡園,園有鹿泉,氅雲刻記,亦言為延平拔劍砍地之跡,與此同出一轍,固疑氅雲之附會。然延平駐軍鼓浪,折戟沉沙,尚堪憑弔,則鹿泉事猶近實,非如此井之出於鑿空也。   夫文人好事,自古已然。勝地名山,半由潤色。故作史者當求其實而糾其謬。不然,以此井欄而傳之數百年後,則修誌者將據以成書,而不知其為氅雲所欺也。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二
清光緒十二年,彰化縣紳士丁壽泉、劉鳳...
商務志
宗教志
右筆記
古今詩話菁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