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版考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40000017891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文集
描述:
內文:  《易》曰: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書契,是為文字之始。夫文字之能傳布者,必有傳布之具,而後能行久遠。上古無紙,不能如今日之便利。故虞夏文字現已不存,其存者唯在鼎彝 。而傳布之具,為皮為木,尚未能明。自後世發見者,則有殷墟之龜甲,汲塚之竹簡,秦漢之間,乃用縑素,價昂費重,求取不易。及蔡倫造紙,而用始弘。然讀書須自抄寫,得之甚艱,寶之綦篤。   隋開皇中,雕撰遺經,是為鋟 版之始,而文字傳布乃速。唐代因之。至宋大備。故宋版之書,今為希貴。然宋版非盡佳本也。葉夢得石林燕語謂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所謂福建者,則麻沙本也。麻沙,地名,屬建陽縣,產榕樹,質鬆易刻,多錯訛,故為下。夫鋟版印書,以事傳布,厥功偉矣。然每印一書,必雕一版,費大工夫,收藏笨重,不便移徙。南宋之人,復為聚珍之版,則活版也。其版有泥字、瓦字、錫字、銅字、木字。清代武英殿刻書,則用聚珍,故武英殿之版最佳。   顧宋人不獨能創聚珍也,又能縮大為小。至正雜記載賈似道得碔砆 石枕,欲刻〈蘭亭序〉 ,而患其小。一鐫工以燈影縮定武本刻之,宛如原本,缺損皆全。是知縮版之法,固已久矣。閩雜記謂閩省碑版而推侯官潘氏,能縮徑三、四尺字為三、四分。嘗縮顏平原多寶塔為袖珍本。又雲:杭州運使河下馮氏,不獨能縮大為小,且能拓小為大。以字就燈照,乃以白紙取影,雙鉤而後鐫之。是知影刻之法,中國固已有矣。   海通以來,歐洲輸入印書機器,用鉛製字,則今之活版也。夫活版之術固非歐人發明,而由中國傳授也。元初,歐人從軍來此,遂取印版與火藥、羅經而歸,稱為東來三大文明。夫無火藥則不足以整軍開礦,無羅經則不足以航海略地,而無印版則思想閉塞,學術停滯,不能人人讀書。故歐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於此者不少。昧者不察,乃以印版之術為歐人所發明,是亦不揣其本也。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1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鄉治志
臺語考釋
天山賦並序
維持漢學策
八月十七日(西曆十月五日)
連雅堂先生所著臺灣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