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西法得失利弊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2000003163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  或問曰;西之法可用乎?曰:可。或問曰:西之法不可用乎?曰:不可。何也?曰:其長可用,其短可棄,其利可喜,其弊可憂,用其長收其利,所以見吾心之大也,棄其短革其弊,所以見吾識之精也,是誠在用之之人也,事固無兩全者也。   中國慕西國之富強,而欲效西國之法,不之西國之富強,固不在法而在人也。西之人,以實心行實政,故行其法而即得其效,中國則有治法無治人,故奉其法而鮮獲其利,是又不得專為法咎也,有所以蔽夫法者也。   且西之法何法乎?西之法,中國緒餘之法耳,其水運之機器,則張衡漏水轉銅儀之遺也,其木運之機器,則武侯木牛流馬之遺也,其火運之機器,則類書所載火弩火禽火獸之遺也。中國所務者,大者遠者,故技巧之道旋得旋失,外國所務者淺者近者,故技巧之事愈求愈精,是以一切機器,有極神工鬼巧而為之者矣。今不惟大者遠者之是求,而惟淺者近者之是務,是何異養指而失其肩背乎?   且中國之學西法,亦剜肉醫瘡之法耳,邇來船政之設,繁費無等,是以徵榷之煩遍海內,帑藏之供傾天府,是何異千金之子欲備寇盜而日修干戈,家財未淪於寇盜之手,而已先淪於備盜之資,不恤目前之急,而惟日後之憂,毋乃蹙乎?   然事果可獲大利,則亦何不冒大害而為之,今鐵甲之船不少矣,而中國之弱如故也,火雷水雷之炮不少矣,而我兵之弱如故也,是中西國之所以強者,固不在法而在用法之人,我之所以弱者乃患無用法之人,而不患無法,今不學其所以用法,而惟學其法,是亦刻舟求劍之為耳。語不云乎,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我學其法則已為之役矣,烏能與之抗乎?即使精之又精日新月異,則亦與之等耳,究竟無以勝之也,何若講吾法以破彼法,行吾法以制其法之為愈乎!   今船政亦既已設,船廠亦既已開,事已粗就,而必執是說以與之爭,則當事者不以物撓大計,必以為謆浮言,無已且為之詳其得失,究其利弊,俾歸於有得而無失有利而無弊,庶幾無用中之一用耳。   夫西國法之學,每以聰明子弟為之,俾子弟之心思才力,有所務而不荒,有所用而不棄,雖所學皆技巧之事,而以有餘之力,兼及算學測量學,練達世務,不為無用,於論秀書升之外,別開一造就人才之料,此其所以得也,所慮者受法之人,以學堂為仕宦之徑,執事之人,以學堂為漁利之藪,身習其事,不勤其業,一旦欲用,駑鈍不堪,則其失也。   西國製造之法,不患不精巧,其輪船之堅,機器之迅,固呈衝突險阻,懾敵威而壯軍氣,學之誠為有利,第西人之造器,不以畏難而阻,不以小就目安,故能日臻神妙,中國之人則多苟且從事,日以減料偷工為能,稍有不密遇事之敗為敵所侮,流弊不為不深也。   抑西人所恃為長技者器耳,其韜謀智略,紀律政令,遠不逮我中國也,中國用其法則可,恃其法則不可,何則用其法,則法為我用,而我有以制夫敵,恃其法則我為法用,而敵有以制夫我,今學西法,固亦博采兼收之道,無法目西來,敵必周悉其備,所以制吾者,將無不至,必或變其佈置,權其機宜,異其駕馭,法與之同,而學之者不與之同,則彼國之長技,可轉而為我國之長技矣。而復運以韜謀,出以智略,紀律不紊,政令有條,中國何為而不強乎?   顧吾有竊為中國慮者,中國船政一開,度支立絀,必在上之人節國用以濟之裁,冗費以敷之酌出入以經之,不然或廣設徵榷,或廣開捐納,或重徵賦稅,紛紛無已,為小民驚創非常之舉,收有限之利,貽莫大之憂,是顯備外患而適以致內患也,外患可以西法禦之,內患亦將以西法懾之乎?是又執政者所當操全局而為之籌也,況西國之法,亦非長久之道,騁其智術聰明,固可以凌邁無前,然矜奇鬥詭上既傷國家之元氣,下亦長士庶之澆風,何君我先王經國之舊章,豫大之規模,為足歷久不敝乎。昔蘇明允有云:「匈奴之計有三:曰氣,曰形,氣形者謂本無必戰之心,而徒以戰之氣戰之形脅人也。」今中國學西法,以為自強之道,是亦可謂之氣形矣。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附錄:治臺必告錄請卹清單
雲林寺
典禮志
右筆記
職官志
列傳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