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海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420000031627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佚名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  臺灣兀立海外,互市未開;古者防惟在山,今急則必先在水。自臺南迄臺中四百有餘里,自臺中迄臺北四百有餘里,堤防不可不密而扼守不可不要也。   國初,靖海出師,爭勝在澎湖;由澎湖進鹿耳門,鄭氏歸誠。康熙末,命將討逆,爭勝在鹿耳門;由鹿耳門取府城,朱逆崩角:其勢在南而不在北也;然與今日之形勢異矣。國初,臺南富庶甲於北、中,設官制守皆在臺南;北路自諸羅同於甌脫,故淡水近福州,而不能由福州進淡水以掣賊命,以鞭長莫及,爭所不必爭也。今日則自彰化至於淡水,物力充牣、田壤交錯,臺北之勢無異臺南;則臺南之外輔有澎湖、內隘有安平,臺北之遠防亦有雞籠、近防亦有滬尾矣。臺中既設首府、立省城,則有控制南北之勢,海防尤不可輕。然考臺中諸港門皆不及南、北之深,輪船不能駛入,防可稍寬。然有塗墼窟一港深可寄泊,雖四圍少屏蔽,風濤之險難以駐輪;而設防者,不可倖其險而不為憂也。考臺灣海防之重,南有鹿耳門,北有雞籠嶼──次有滬尾,中路可慮亦有塗墼窟:此特為輪船而言也。至於帆船可入、小艇可通,則自臺南而諸羅、而彰化、而新竹沿海一帶,皆有港道;而中路鹿仔港為尤要。大者宜籌,小者亦不可不備。蓋爭地奪要,必爭乎其大者;而敵船所泊,或慮其以小艇載兵擾及各處地方,使我軍防不勝防,得以乘虛擣堅:則各處港門尤不可不熟思預及,以求無撼於當機矣。   然竊謂今日之防海,亦仍防山耳。夫防海必悉海道,防海尤必練海軍。國初鄭氏之強,由其能於海上制勝。今謂防之在海,而兵仍屯之於山;一旦寇來,僅可內顧,無能外攻:非策之上也。竊謂當立海道一軍,用心訓練,使之熟於水道之淺深、港門之廣狹、地勢之向背、攻守之順逆,則退可立海防,進可為海戰;不至閉門坐守,斯足以制敵命矣。或謂本朝開拓二百年,未嘗過慮及此;斯言近迂。不知國初胡越一家,四鄰悚息,中西之互市未開,則內地之藩籬未啟;可慮者內患,何庸籌及外洋!今日門戶處處洞開,防之宜亟、備之宜殷,固臺灣以固東南七省之門戶。不然,臺灣有失,由臺灣以擣福建、窺粵東,跨浙江而上泝江,南圖荊、襄以牽掣全局,山東、遼陽、天津皆當戒嚴;天下事大可憂也!故臺灣之防海不可疏,而海軍亦不可少也。臺灣邇來創造鐵路,勞民傷財,無益國事;誠移其費以籌此,其裨於大局者豈有既乎!   臺灣東西俱海,今所防者西耳。東畔一偏,峭壁危峰、叢箐密樹,自是畏途;然或開墾漸深,則東畔巨洋仍通舟楫。昔年日本曾駐軍攻番,來意叵測,以我朝力爭而戢;則其徑道,亦不可不熟求以資布置耳。   然輿地之事,非身歷其際者知之不真,非習見其地者而用亦不切;則防海又非書生臆見所得而盡行者矣。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附錄 槱兒遊蘆溝橋筆記
列傳三
典禮志
右筆記
度支志
經營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