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分過一橋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880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五十分過一橋,水亦堅冰,而較闊於清河,是為沙河。沙河出昌平州西北山,有二源,而東南流至此,上承榆河,下至通州入白河,永樂十二年北征,次清河,明日次沙河, 即此也。旋即到沙河站,人家外兼有公廠,人家舊式多於新式,朱戶雕櫺,與京中同,惟京室多有鑠金增翬皇者,距此東北二里外,有沙河店,沙河南北二源,合於其東南,永樂時置行宮,稱鞏華臺,行宮圯於水,嘉靖中築城置戍,為北路廳,明朝謁陵,駐蹕其處,今為沙河鎮,車中不見。越沙河數里,聞有大小二湯山,聳田野中,東湧溫泉,西湧熱泉,尚有康熙時殘落,行五十九分,過一水甚清駛,冰不能堅,是謂榆河,下流入沙河,上流承居庸關水,桑氏《水經》,所謂濕餘水,出上谷居庸關東,酈氏注,所謂關 在沮陽城東南六十里,居庸界,其水歷山南,逕軍都縣界,南流出關,謂之下口水者也,余按濕餘水,《漢書》上谷郡,作?餘水,濕字訛也,一作?榆,《元史》泰定三年,溫榆水溢昌平,《遼史》又作溫渝,皆昌平之榆河矣。榆河合沙河,至通州入白河,謂之大榆河,《漢書》所謂東至潞,南入沽,是也。白河又入京中北運河,余一路見居庸山澗,及南口山澗之水,流急而湍多,故榆水不易成冰,鐵路彎行,即避此低窪地,車左(西也)之山,又分二重,車右(東也)亦見遠山重重,蓋地入昌平,迤北一帶,如天壽山、駐蹕山、白浮山、 軍都山,暨昌平附近諸山峰,已可望見。白浮山在昌平東南,《元史》致和年,泰定帝崩,樞密燕帖木兒懷異圖,迎立武宗子,上都兵破居庸,燕帖木兒逆戰於榆河,又與上都兵戰於白浮野,再戰白浮山,上都兵走崑山,皆此地,崑山即昌平西南駐蹕山也,天壽山本名黃土山,明更今名,有十三陵,永樂長陵最崔嵬,嘉靖永陵、萬歷定陵最侈靡,而遭兵燹,崇禎思陵,本田貴妃墓,故簡略,山在昌平北十餘里,又有十口為隘,軍都山為太行八陘之一, 後漢永平中,匈奴入?,至軍都,為耿舒所破,斬其二王,漢末盧植,棄官隱軍都山教授,劉備從而受經,即此。其山在昌平西北二十里,連?居庸山,故《水經注》居庸關,又謂軍都關,余旋見路上人家園溝中,有冰有雪,有流澌,皆初五夜所降也,右畔山頭,處處露劍鋒,不止如廬山雙劍,由沙河至此,一路山?至南口,愈北愈峻,高峰極多,故山潦一發,榆河、沙河,即成大河,口西北即宣府延慶州界,自京城至此七十里。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榷賣志
軍備志
田賦志
虞衡志
初八日午後二點
列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