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出萊蕪谷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320000032849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洪月樵
主題與關鍵字:
八州遊記
描述:
內文:汶水出萊蕪谷,亦稱蕪汶,夾路連山百餘里,水隍多行石澗中,林藿縣濛,崖壁相望,或傾岑阻徑,或迴巖絕谷,據《水經注》,過嬴縣有嬴汶,《禮記》吳季札葬子予嬴博之間,漢時冢尚存,至北魏而惟存碑趺,即在是處,嬴汶合牟汶,而左入蕪汶,牟故《春秋》桓十五年牟國,亦魯附 庸也。汶水又南有北汶合石汶,右入之,據《水經注》,北汶近龜山,在博縣北十五里,《春秋》定公十年,齊人來歸龜陰之田,蓋田又在龜山之北,酈道元謂夫子龜山之操,即望是山,余謂費縣有龜山較大,較遠,魯之奄有龜蒙,必其遠者,蒙南之龜山,費是也。博縣有龜山,小而近,在今新泰縣西南,夫子望魯,必其近者,鄆讙之龜山,此是也,北汶水源出分水嶺分水溪,亦泰山之分支,石汶水源出泰山天門溪, 合泰山中廟之南溪,曰環水,注北汶,而同入蕪汶,於是東則嬴汶合牟汶而左入,西則北汶合石汶而右入,是之謂大汶水,而又有小汶水焉,是水為《水經注》所不詳,源出新甫山,《魯頌》所謂新甫之柏,是也。新甫即今新泰縣宮山,下有漢武帝東巡行宮故名,有石秋千架,其遺蹟也。小汶水之流,次於大汶,而過於他汶,二汶之間,東有梁父山,西有徂徠山,魯頌所謂徂徠之松,是也,今猶多松柏,梁父山為七十二君禪處, 凡登封泰山,即下禪梁父,樂府有梁父吟,亦是山耳。小汶水河過徂徠山西南,在泰安城南八十餘里,合於大汶水河,謂之大汶口,《淮南子》謂貉逾汶則死,即此水也,余所過最長之鐵橋,即大汶口橋,過橋不及一里,即大汶口驛站。 大汶文自此西南流有南淄水入之,《水經注》所謂柴汶也,余所過橋梁,蓋由柴汶而小汶,由小汶而大汶焉,柴汶之源,遠不及小汶之長,中間又有陽關水,有山泉,故橋梁又不止於三,《春秋傳》襄十七年,師自陽關逆臧紇, 鄹叔紇宵犯齊師,定七年陽虎居陽關為政,九年討陽虎伐陽關,皆此也。陽關東柴汶南,有魯隱公菟裘,為隱公欲退老之城邑,陽關以西有魯道,齊詩所謂「汶水滔滔,魯道有蕩,齊子遊敖」,以刺文姜會齊襄也。 《水經》汶水又西南過蛇邱縣南,《水經注圖》則於鉅平蛇邱間,分一流南下,謂之洸水,以入泗,明宋禮用白英策相南旺為地脊,於東平戴村築壩,遏汶水無入洸,使全汶西南行百餘里,過汶上縣,合大清河,由南旺湖分南北流為運河,運河者,明會通 河也,即由汶河達衛河、漳河,以入直隸者也,然北運自南旺至臨清三百有餘里,則獨賴汶水矣。 《禹貢》之汶即大汶,《論語》之汶上,《齊乘》謂即大清河,亦稱北汶,上流為濟,下流為汶,而別有合濰入海之汶,見《漢書》瑯琊郡。 五點八分,路東已望見徂徠山,重重疊疊,蓋山高有十里,在泰安東南四十里,山多巖壑,尤多松柏樅,《爾雅》所謂松葉柏身,樅也。山有石峪、玲瓏、轉珠、獨秀諸峰,水有竹溪、紫浦、鶴灣、西溪諸勝,亦名尤徠山,漢赤眉帥樊崇保此,號尤徠三老,桓帝時史書尤來山裂,其後名人隱者,?居是山,《水經注》謂山下有陂入汶,又分流逕陽關亭南,亦入汶,山東有巢父廟,昔人謂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即徂徠山,莫可詳矣。二十一 分過開鑿之山路,?一小時猶未盡,二十七分到東北堡,則近見徂徠,遠見泰山,兩下相形,徂徠遂如培塿,泰山倏東倏西,如垂天之雲,久而見日觀一峰,尖入雲際。 《春秋》定公十年,孔子相夾谷之會,齊人來歸鄆讙龜陰田,陽虎所挾以奔齊者,三邑皆汶陽田也,龜山在新泰縣西,南陰田在其北,即此地東南。 六點三十分到泰安,明為州,屬濟南,清仍之,雍正初升為直隸州,雍正末升為府,入民國為縣,時在九月末,日色已黑,不復見岱宗面,有曲阜孔家,在此下車入泰安,惜在漢口與濟南人預約,不克同下車。
出版者:
簡榮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五桂嶺石壁肖像
藝文志
宗教志
商務志
清光緒十二年,彰化縣紳士丁壽泉、劉鳳...
列傳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