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堂先生家書序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23000001361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連戰
主題與關鍵字:
雅堂先生家書
描述:
內文:甲午戰後,臺灣淪於異族之手。時先祖父雅堂先生年甫十八,方當蓬勃奮發之英年,遽遘鄉邦大難,又逢喪父之痛,單丁獨子,有母在堂,其愴懷難忍,抑鬱難伸之情狀,殆可想見。 越二年,遂決然西渡京滬,擬入某學堂攻讀,旋奉慈命返臺成婚。次年,乃簪筆入臺澎日報社服務,是為先祖父一生致力文化工作之始。因夙承先曾祖之訓,寢饋詩文經史者,蓋已有年所,益以資賦非凡,其感懷故國文化、珍惜鄉邦文物之心志特深。尤以日人箝制臺人民族思想,壓抑中華文化、摧殘風土文物之惡行,與日俱甚,有識之士,寧不憂心?先祖父則獨具史學之才識與良知,潛心致志於臺灣歷史文物之呵護,搜殘輯佚,整理保全,俾免於湮滅。其於歷史文化「救亡圖存」之功,世有公評,國有褒章,非為人子孫者一家之私。計自先祖父三十一歲至四十一歲,歷時十年,終於完成「臺灣通史」之巨製。復先後撰著「大陸詩草」、「臺灣贅談」、「臺灣詩乘」、「臺灣漫錄」、「臺灣古蹟誌」、「臺灣詩薈」、「寧南詩草」、「臺灣語典」、「劍花室文集」、「雅言」等書,又編校「閩海紀要」及「臺灣叢刊」三十八種。近年學者陸續發現,其刊布於報章雜誌及其他文類尚未採入專集之詩文,為數極多。其著述之勤,用力之深,字字句句,心心念念,靡不與感懷故國,護持鄉土有關。數十年間,心血耗盡,不幸竟以五十九歲之盛年,病逝於滬上客次。時民國二十五年,對日抗戰之前一年,亦余在西安出生之年也。 先是民國二十年,先祖父秉其燭照史事,盱衡世局之巨眼,預見中日終須一戰,臺灣之命運,必有轉機,臺人之可為故國所用者,應早為之謀,投奔故國,參與建設行列。時先父震東先生甫自日學成返臺,乃遵先祖父之命,以單丁獨子之身,潛赴南京,追隨革命元勳張繼(浦泉)先生,效命國事。其後隨至北平及西安。而敵燄日張,時勢日亟,戰局已成,果不出先祖父之所料。而先父震東先生所從事者,亦即抗日禦侮先期工作,正合先祖父教子報國抗敵之心願,其內心之振奮,益懍於民族大義,堅信中日必須一戰之志節,至死不渝。於上海病革時,遺命以「戰」預為孫男命名,後數月,余始在西安出生。余之得名以此,蓋深寓父祖傳承之志節在也。 溯自先父投效故國,至先祖父謝世,此五年期間,父子睽隔日久,先祖父愛子教子之深情,悉繫於尺素之中。每次輾轉寄子之書信,教誨訓誡,無殊於耳提面命之時。大而至於立身報國之要端,細而至於讀書治學之門徑,無不叮嚀切囑,惟恐不周。天下父母心,情見乎辭,躍然紙上,俱足感人肺腑。先祖父雅堂先生終身致志於倫理文化之傳承,雖區區家書,亦一以貫之。儒者一脈溫柔敦厚之風教,於父子責善之頃,仍流露無遺。先父震東先生在日,自壯至老,直視此先人函札遺澤為至寶,自西安、重慶、南京,而至重返臺灣,歷經炮火洗禮,戎馬倥傯,均什襲珍藏,隨身不離行篋。數十年來,定居臺北後,則常年深鎖於書房鐵櫃中,惟恐有失。迄八十歲誕辰前夕,始鄭重交余繼續保存。歲月易逝,先父謝世已將六載,余受命保管信函亦已近十稔矣,撫今追昔,感慨實深。 近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將有臺灣先賢集之刊布流傳,雅堂先生集亦包含在內。恆念雅堂先生?為臺灣之公眾人物,其生前文字,皆心血所聚,無論巨細,皆應收輯齊備,以副全集之全。而書信翰墨,自古皆列為文字體裁之一,納入文集之中。余檢視先祖父家書,亦同此感。宜乎乘此機緣,公之於世,未可以家人父子之私函而長久秘藏於一隅。萬一日久損蝕。余之罪過亦將無以補贖。此意已決,乃日就公務暇晷,逐一檢視,除少數涉及家務瑣事略為刪減外,餘皆將以原跡付梓,以存其真,並免於校印訛誤之失。茲當付印之際,謹述所懷,誌其緣起,並對省文獻委員會同仁之支持協助,深致謝忱。 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八月廿二日 連戰 謹述 於南投中興新村省政府主席辦公室 雅堂先生家書 臺南 連橫 雅堂撰
出版者:
連橫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3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列傳二
「雅堂先生餘集」序
職官志
城池志
臺灣哀詞
維持漢學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