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為海中群島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180000016582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雅堂
主題與關鍵字:
台灣詩乘
描述:
內文:澎湖為海中群島,地瘠民貧,故其人習儉耐勞,頗有唐魏遺風。余讀陳刺史廷憲澎湖雜詩,亦可以知其概。廷憲不知何許人,嘉慶八年任澎湖通判,廳誌稱其能詩,為錄於下: 『為避塵埃到海濱,海中依舊有黃塵。風波滿眼纔登岸,又打驚沙亂打人』。 『陰雲忽起颶風生,雪嶺銀峰頃刻成。不獨船中人膽落,山頭閒看心也驚』。 『偃草吹花臭味同,從來未識鯉魚風。罏煙忽變薰蕕氣,疑是龍涎落鼎中』。 『潤下因何自上來,空中真有撒鹽才。庖人若解為霖味,清水調羹只用梅』(澎島四面環海,無高山障蔽,每至八、九月,颶風鼓浪、海水噴沬,漫空潑野,俗稱鹽雨)。 『曉起惟聞雀鬥爭,夜來還有白鳩鳴。尋常凡鳥都如鳳,到老何曾聽一聲』。 『重譯難通異地賓,輿臺陪隸是比鄰。不逢徐福求仙至,那有乘桴訪戴人』。 『島嶼平鋪幾點沙,人從鰲背立生涯。煙波萬頃天連水,得見青山纔是家』(澎無高山,秋來風起,衰草黃落,四山皆赤,絕少蒼翠)。 『終古無人見鬱蔥,不材榕樹亦驚風(環島不產樹木,惟人家栽植榕柳,風威摧折,不甚高大)。只除鐵網中間覓,倒有珊瑚七尺紅』(外塹海中有珊瑚樹,紅毛曾百計探取,鯨魚守之不得下)。 『莎草蘼蕪見亦難,休論春菊與秋蘭。前身折盡看花福,應是河陽舊宰官』(島中無園林花卉可供遊玩)。 『天生甘薯海中餐,細切銀絲日炙乾。但祝千箱居積滿,不勞引領望臺灣』(澎無稻粱,居人以薯乾供食,名曰薯米)。 『待雨憑天插地瓜,不知秧稻可開花。若非戍米源源濟,萬幾無粒食家』。 『浪激沙團萬竅穿,犬牙相錯勝花磚。從茲版築成無用,百堵皆興不費錢』(海底亂石磊砢鬆脆,俗名老古。拾運到家,俟鹽氣盡即成堅實,用以築牆,比屋皆然)。 『及肩牆已費經營,百堵雄關豈易成。直把澎湖當蓬島,神仙居處本無城』(文武駐縣營署俱不設城)。 『裙布終身即富饒,翻嫌羅綺太輕。桑麻機杼渾多事,自有鮫人會織綃』(澎俗古樸,男女衣服悉用布素。不產桑麻,女人無紡織之事,居常喜著青布衣裙,間有近市者亦服綾緞。然習俗勤儉,真有唐魏遺風,勝臺之華麗遠矣)。 『近水生涯海當田,吐餘螺殼尚論錢。燒成不獨塗牆好,還與舟人補漏船』(海產珠螺如指大,拾取盈筐,以針挑肉,食之味甘。其殼雜蠣房燒灰,利賴無窮)。 『一束生芻未肯燒,只緣黃犢腹猶枵。更從牛後傳薪火,曝向斜陽勝採樵』(澎無薪木,民以牛糞晒乾供炊爨,名牛柴)。 『海闊常多拔木風,工師亦作小房櫳。自家門戶低頭慣,行到高堂尚曲躬』(民居多矮屋,無廣堂廣廈)。 『拾遺專賴海揚波,捕水耕山得幾何。但祝豐年生意好,不爭澳口破船多』(濱海居民,遇海舶失事,爭拾版片,撈取貨物,常獲厚利)。 『鉦鼓喧嘩鬧九衢,一條草簟當氍。舳艫亦到江南地,曾聽鈞天廣樂無』(聲曲皆泉腔)? 『雞林尚識香山句,滄海寧無子建才。豈是天公留混沌,不教人帶錦囊來』(澎士吟詠,未解音律)。
出版者:
連橫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1992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商務志
獨立紀
典禮志
臺語考釋
列傳二
虞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