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道德說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50600892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宗生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夫學校道德教育之問題。總不外乎能使之達于道德之知識而己。故向來之道德教育法。實與向來關於知識之心理學說相依為命。不可分離者。然欲查向來之道德教育法。必須同時查於向來關於知識之心理學說為必要。 現學界關於道德教育之主張。大都根據歐人○嗎度氏之心理學。與教育學。氏之心理學。大抵以為吾人精神之能力。係從觀念界發生。故以教育事業為灌輸極有益之人生觀念於觀念界。欲應用原理道德法中。其簡而常見者。則莫如直接之道德教授。此種教授即以關於道德之課程課授兒童。志在授以道德觀念。或自然的歷史中之倫理要。素在兒童之心性裡養成一種倫理傾向。此種教授。亦有借助於宗教之感情者。但在今日之國家。已不容宗教侵入於學校之內。故除利用聯想的更無別法矣。明治天皇之「教育敕語」對于國民之修身教授。即為此種方法之一好例也。此敕語既能將種種問題。直接聯繫於宗教的。哲學的根本形式。而又能超出於既成崇教之上。歐米諸保守的教育家。所以稱羨不置者。即以其能利用聯想的故也。 於此直接教授之外。還有用間接方法。想于學校所定正課之內。收道德之效果者。即將每月以學校之課業。集中於一德目之辦法。例如將「克巳」兩字。掛于教室。或書在。學生排隊時所用之旗上。以為先導。或每日將此兩字作兒童五分鐘之談話。其意蓋欲兒童朝夕與一德目相處。必能牢記在心。永遠不至於忘卻矣。 美國近來所流行之道德教授。即用繪圖或活動寫真為材料。一切影片。皆從實際生活上挑選用以說明道德觀念。與順應環境之方法。即組織講師往都市農村教會等處演講。大博歡迎。 此等方法欲舉教育實效之努力。本不應如是簡單。但此等方法所根據之心理學。己日就崩壞。故此等方法不得不視作根據舊學之一種迷妄矣。此等根據之心理學。是即進化論以前之心理也。其說以為心的生活。生於感覺。感覺是孤立之受動的。凡人從外面受種種感覺即由記憶聯想之法。則在心中形成種種想像知覺。與概念。五官者即知識之門戶與路徑也。除結合原子之感覺外。人之精神關於認識全是受動的。與服從的。其欲望、情緒、意志、皆遵行感覺及心像之軌轍。其結果在道德教育。是以將道德之觀念授與兒童。以為便可在兒童心性上作一道德傾向。使兒童得以終身實行道德。但今日心理學之發達。已將此臺面全然推倒。吾等應根據目下心理學變化之結果。對於從來之教育法。以新科學之構成而研究之。
出版者:
鄭玉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2年6月2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埔里社(第十)〔志〕
附錄 槱兒遊頤和園筆記
開闢紀
職官志
維持漢學策
列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