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明總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505008503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陳景初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永樂為太祖第四子。建國幽燕。節制北平。其兵力地利。非周齊岱岷所可比。又濟以桀驁之資。豺狼之性。求其安分守命如東平王之樂善得乎。因裁藩而藉清君側。其即漢七國之故智歟。然張敖失國。始於貫高。淮南受誅。成於伍被。帝之敢生逆謀者。欺建文之孱弱。兼有道衍為之謀主。嵎虎添翼。豈齊泰黃子澄之虛聲所能恫愒哉。況當時功臣宿將淪亡殆盡。帝已知之審。慮之熟。故逆謀一露。遂肆鴟張。一戰敗炳文於滹沱河。再戰破景隆於鄭村壩。辱國犯順。人謂為齊黃所激。吾則謂其覬覦之心。由來已久。靖難之師。不過遲早耳。迨金川門啟。大內火炎。乃藉口法周公輔成王。噫噫。周公輔成王。負扆而朝。總百官者七載。未聞有非分之舉。迫脅之為。永樂一入。則天翻地覆。建文自焚。誰為為之以致於此。豈一言所能粉飾哉。若云建文已死。其子若弟尚在也。不立其子。不立其弟。豈建文非太祖嫡孫。孝康太子歟。抑謂明制兄終弟及。建文不當立歟。燕賊篡位。舉世皆知。劉璟所謂百世後逃不得一篡字者此也。惟然故即位之初。即革建文年號。已掩其篡弒之名。殺先朝直臣。以洩其蓄積之憤。而孰料建文年號。明史至今昭然。方孝孺之十族。卓敬之五族。叔英之株連。景清之瓜蔓抄。徒彰其殘酷之行。貽譏萬世而已。然謂孝孺等乃建文舊臣。於帝有怨。猶可說也。若允、熥允、熞允、熙則亦帝之姪。何仇而放黜之乎。既此而論。枚殷之死橋下。炳文之死劍鋒。尤其僥倖也。嗚呼。帝之好殺。性使然歟。乃內恨既銷。又開外釁。討安南。征韃靼。平瓦次。再服交阯。三克阿魯台。以有盡糧儲。鼓膚吸髓。民膏聚而為山。使無辜黎庶。冒?衝鋒。人血溢而成海。果三十年之殺運未除歟。幸天命有歸。國祚方盛。又勤於圖治。求隱逸之賢。嚴犯贓之罪。慎守令之選。重風憲之司。故能元氣不傷。四境無恙。不然、兵窮財盡。不至如漢武之後悔幾何。卒之駕崩北塞。飲恨無窮。窮兵黷武。果何益哉。然此特一人之咎。一事之失。尚不至害國家殃後世。至昭山壽帥騎兵。遣鄭和下西洋。令侯顯使西域。以中官刺外事。慮瞻徇置東廠。開後世閹宦之禍。成一代亡國之胎。則帝固有明罪人也。洪熙自監國時。屢受?言浸潤。得不廢者幸耳。二十二年之操心慮患。凡國家利弊。天下民情。靡不瞭如指掌。故即位之初。令錄囚。詔慎刑。創建弘文。資學問於楊慱。含容大理。稱愧咎於弋謙。一時碩德賢才。咸資治理。如帝可謂有明令辟矣。夫以成祖嚴刻之後。得帝布德示公。廓然大度。天下之幸也。?生民於水火。繫宗社於苞桑。非帝誰望哉。何圖紅日初升。帝星遽隕。九月鴻恩。徒令臣民感泣。謚之曰仁。允矣。宣德即位之初。即遭骨肉大變。說者謂帝與建文同其境遇。高煦與成祖同其梟雄。蔓草不除。靖難之師。將復見於此日。乃六師一出。大逆旋平。原其始。雖由楊榮力勸。原吉贊成。究之高煦之橫行。非如成祖之猛鷙。樂安之士卒。不若燕師之精強。其敢於叛逆者。特謂帝位初立。未能親征耳。及師至樂安。高煦請降。乘勝襲趙。易易耳。帝之不敢波及無辜者。由其剛毅能斷。仁恕無私也。惟然故能誅袁琦之驕橫。原時勉之忠直。惡貪夫而嚴罰?吏。培國脈而撫輯流民。猗歟休哉。何一非剛毅之功效。仁恕之流露哉。讀豳風之詩。詠漪蘭之操。其盛莫與京矣。所不可解者。違翰林教宦寺。釀內外之黨爭。命郭敬鎮大同。壞國家之門戶。以帝之英明如此。何論其他。然白壁微瑕。又有甚於此者。其在廢胡后乎夫母以子貴。謂同處妃嬪之位。既立其子。不得不貴其母。若后之尊。豈以子論。今以立孫貴妃之子。遂令胡后上表辭位。當時之大臣若蹇義。若楊榮。若張輔。不聞出一言以爭者。其知帝之私心莫挽乎。此則過之大者。
出版者:
鄭玉田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12年5月2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臺灣哀詞
列傳七
初二日午下
生平紀要
建國紀
清同治十二年,林淵源、蔡德芳奉憲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