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翁治蜀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205007798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蔡耕雲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國家之有牧守。猶人身之於腰脊脊也。人不能舍腰脊而為人。猶國之不能無牧守而為國也。故腰脊健。身得康強。牧守賢。國以治安。固不易之理也。乃或曰。牧守之官,方面之責耳。有宰輔在其上,蓋分曹效職之吏。非承宣佈命之司,此誠未思之言也。當思漢宣帝每除吏,必親引諮詢。唐太宗至書剌史之姓名於御?。陳曲逆謂有主者在,而丙吉祗問牛喘。可見歷代之明君賢相。識為治之道者,莫不寄重於牧守,而三致意焉。若循吏傳中之黃霸龔遂召信臣等,未嘗不表表一時。為國增光,為民造福者。究於教化之善。似尤以文翁之治蜀為優也,夫文廬州舒人也。以皖地之名流。啟蜀士之曙光。設州郡之學校。拔俊秀于京師。發蒙啟聵。若恐不及。為當代之魯靈。作後學之津梁。蜀之文風。匹於齊魯,皆文之獨見其大。非徒一時之善政而已,使鼎鼐之間。亦知文學為國家之精華,治世之大經。則修文德以懷四方,如孔子之殺聞人。隳三都,而天下畏之。又奚必窮兵黷武而後為強哉,昔北魏之興。俗尚武功。貴遊子弟,不知學問為何物。及還平城。識無文不足以立國。於是常爽索敞為之先,崔浩高允為之繼。溫右之館。多士??。奕葉重光。雄視寰宇。而後牧犍鄧至相率屈服。則與漢孝文書屈尉佗。同奏文陣之膚功者矣。宣武帝珪嘗以天下之能益人神智者。莫如書籍。魏太武詔以經義決疑獄。足徵政治亦本於儒術。而宰相必用讀書人。信不誣也。奈何世風日下。譸幻相?。言慳行僻。華而不實。薄中庸之德為無奇。鄙仁義之說為迂談。無怪詭譎百出。變詐環生。貽世道之殷憂。為文明之大玷。良可痛哉。劉寬責民。蒲鞭示辱。史乘美之。苟有教化之功。推而進之。使民知恥,則並蒲鞭而勿施。豈不更為懿歟。故凡為民牧者。倘能胞與為懷。痌瘝在抱,匡其所不知。教其所不逮。則雖猛虎猶知渡河。鱷魚且能遠徒。人縱至愚。未必至不如物。蓋視甄陶之何如耳。中人以上。可以語上。若文翁之治蜀。誠足為牧民者之圭臬者也。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9年9月15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清光緒十二年,彰化縣紳士丁壽泉、劉鳳...
三點十分
軍備志
列傳一
職官志
教育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