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檔案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公開徵選計畫
國立中正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臺灣文藝叢誌暨其文人社群數位典藏計畫
養氣摭聞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109003088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璉若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靜坐之說。宋儒多主之。陸子之尊德性。尤致意於斯。明王陽明先生。最宗陸子。故其說靜坐也。尤覺深切著明焉。先生初沉溺於道釋。習靜陽明洞。自覺方寸光明。胸中洒洒。及丁危難。謫龍場。端坐石槨中。豁然大悟。盡棄二氏之言。而立良知之說。直指本心。大有裨益於後學。於此可見。靜坐者。實為學之關鍵。未可視為恝然。且於此可知靜坐。為陽明學入德之門也。其教人為學也。以為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欲一邊。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任其心意稍定。只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可間。如去盜賊。須有箇掃除廓清之意。又曰。夜氣是就常人說。學者能用功。則日間有事無事。皆是此氣。翕聚發生處。所謂省察克治。廓清賊盜。所謂夜氣翕聚而發生。殆於靜坐時。以腦中制裁之力。除妄念而克己私。則所謂以太者。油然而發。良知良能自可虛靈不昧。酬酢萬變。感而遂通。故有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之訓也。門人問先儒以心之靜為体。心之動為用如何。先生曰。心不可以動靜為体用。動靜時也。則体而言用在体。即用而言体在用。是謂体用一源。若說靜可以見其体。動可以見其用。卻不妨。其說寧靜存心也。則曰。又要去人欲存天理方是功夫。靜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動時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寧靜不寧靜。若靠那寧靜。不惟漸有喜靜厭動之弊。中間許多病痛。只是潛伏在。終不能絕去。遇事依舊滋長。以循理為主。何嘗不寧靜。以寧靜為主。未必能循理。又曰。徒知養靜。而不用克已工夫。臨事便要顛倒。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觀此靜坐之弊。己洞識無遺。今人靜坐之說。多謂無念者想。是不免先生槁木死灰之誚矣。 周子曰。主靜。程子曰。動亦定。靜亦定。陽明先生曰。理無動者也。常知常存常主於理。而不睹不聞無思無為之謂也。不睹不聞無思無為。非槁木死灰之謂也。睹聞思為。即是動而未嘗動也。所謂動亦定。靜亦定。体用一原者也。又論良知與動靜之關係曰。此心未發之中。即良知也。無前後內外而渾然一体者也。有事無事。可以言動靜。而良知無分於有事無事也。寂然感通。可以言動靜。而良知無分於寂然感通也。動靜者。所遇之時。心之本体。固無分於動靜也。理無動者也。動即為欲。循理則雖酬酢萬變。而未嘗動也。從欲則雖槁心一念。而未嘗靜也。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又何疑乎。此說與孟子之不動心。互相發明。其說心理。無微不露。可謂至矣盡矣。 門人陸原靜。好仙釋之說。及侍先生。始悟前非。嘗致書問曰。下手工夫。覺此心無時寧□。妄心固動也。照心亦動也。心既恒動。則無刻暫停也。先生曰。是有意於求寧靜。是以愈不寧靜耳。夫妄心則動也。照心非動也。恒照則恒動。恒靜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照心固照也。妄心亦照也。其為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息。有刻暫停。則息矣。非至誠無息之學矣。所謂妄心照心。殆如佛說之無明真如歟。世謂王學近禪。其指此乎。其示徐曰仁應試之書。則論靜坐而兼養生焉。其言曰。將進場十日前。便須練習調養。蓋尋常不曾起早得慣。忽然當之。其日必精神恍惚。作文豈有佳思。須每日雞初鳴即起與櫛。整衣端坐。抖藪精神。勿使昏惰。日日習之。臨期不自覺辛苦。今之調養者。多是厚食濃味。劇酣謔浪。或竟日偃臥。如此是撓氣昏神。長傲而召疾也。豈攝養精神之謂哉。務須節飲食。薄滋味。則氣自清。寡思慮。屏嗜欲。則精自明。定心氣。少眠睡。則神自澄。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能致力於學問者。云云。 陳白沙先生。明正統時人。與王子蓋同功一?。而為朱明三百年經學之宗師。林俊曰。康齋之有白沙。猶李挺之之有康節。始求之博。久之曰雜矣。又求之靜。久之曰偏矣。雜佛老而超佛老。如張朱二夫子。先迷而後獲也。其立志甚專。響道甚勇。涵養甚熟。德器粹完。脫落清洒。獨超造物。牢籠之外。而寓言寄興于風煙水月之間。蓋人格崇高。自異常儔。其為學也。仍自靜坐始。嘗曰。(前略)此歸白沙。杜門不出。專求所以用力之方。既無師友指引。惟日尋書冊。妄寢妄食。如是者亦累年。而卒。未得。所謂未得。謂吾此心與此理。未有□泊?合處也。於是舍彼之繁。求吾之約。惟在靜坐。久之然後見吾此心之体。隱然呈露。常苦有物。日用種種應酬。隨吾所欲。如馬之御銜勤也。體認物理。稽諸聖訓。各有頭緒來歷。如水之有源委也。於是渙然自信曰。作聖之功。其在茲乎。又曰。伊川先生。每見人靜坐。便嘆其善學。此一靜字。自濂溪先生主靜發源。後來程門諸公。遞相傳授。至於豫章延平二先生。尤專提此教人。學者亦以此得力。晦翁恐人差入禪去。故少說靜。只說敬。如伊川晚年之訓。此是防微慮遠之道然自學者。須自量度如何。若不至為禪所誘。仍多著靜。方有入處。若平生忙者。此尤為對症之藥也。又云。終日乾乾。只是收拾此而已。此理干涉至大。無內外。無終始。無一處不到。無一息不運。會此則天地我立。萬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得此?柄入手。更有何事。往古來今。四方上下。都一齊穿紐。一齊收拾。所謂天地我立。萬化我出。是殆靜坐中內觀之法歟。學者具此氣象。得此抱負。則天上天下。惟我獨尊。一切可悲可喜。可懼可憂之境。無足沾汙我至高至潔之方寸矣。 王陳二先生之說。甚類禪學。雖反覆辯白。終難自雪。然中國學派。好自標榜門戶。異已者。輒目為異端。百方攻擊之。其斥王陳之學。蓋蓄誣蔑之意。而為闢異端之張本也。此王子自知之而陳子亦知之。嘗曰。孔子教人文行忠信。後之學孔子則曰。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而動直。然後聖可學而至矣。所謂自立門戶者。非此類歟。佛氏教人曰。靜坐。吾亦曰靜坐。曰惺惺。吾亦曰惺惺。調息近於數息。定力有似禪定。所謂流於禪學者。非此類歟。 愚謂哲理萬殊。其原則一。見斥為禪。庸何傷。他日哲學愈昌明。諸教宗或有合一爐而冶之之一日。世界大同。必自失笑於前此之迂拘矣。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9月29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璉若(大正8年9月29日)。[養氣摭聞]。《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8/dc/62.html(2015/07/21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58/dc/62.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陳白沙
王陽明
水月
周子
宋儒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埔里社(第十)〔志〕
節孝名冊
軍備志
列傳五
職官志
附錄 槱兒遊頤和園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