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之覺悟與抱負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105001897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樵隱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處黃金萬能之世。當勢利爭競之時。而所謂文人者。果居如何之地位乎。農吾知其能力田以致富也。商吾知其能貿遷以獲利也。工吾知其能以技術飽煖乎身家也。官吏律師醫者。吾知其能以才藝博取人間富貴也。而文人則何如。若在乙未年前。則必曰吾固取青紫如拾芥也。吾惟反求諸六經。則不患無千鍾粟黃金屋也。不患無美女顏如玉。車馬多如簇也。聞者孰敢以為非。若於今日言之。則聞者不以為病狂。即以為囈語。而揶揄立至矣。夫遼鶴歸來。感人民之非故。麻姑俯視。悲滄海之揚塵。昔時求科第之文人。至此亦可醒黃梁之夢矣。三寸毛錐。不可以作耒耜。一方石硯。不可以當田園。滿架牙籤。萬軸琳琅。雖富有五車。不可以居奇而貨殖。文如司馬。賦比左思。欲賣諸街頭。不可以獲一文而易升斗。然則文人之地位甚卑。文人之境遇甚窮。無怪乎文人之棄業甚多也。噫嘻。果如是。則文人遂不可為乎。吾獨以為不然。蓋文人非不可為。特非有覺悟與抱負不可也。如有覺悟。則富貴不足動其心。如有抱負。則貧賤不能移其志。如此而後文人之品格。乃迥異於常人。文人之事業。乃可垂於後世也。夫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子路也。一簞食。一瓢飲。居於陋巷。而不改其樂者。顏子也。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視不義之富貴如浮雲者。孔子也。聖賢且如此。而況於文人哉。所謂文人者。焚膏繼晷。兀兀窮年。只患□之不勤。學之不博。文之不工。則與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大相懸殊。而利祿何由而至。富貴何由而來。惟有貧賤以終其身而己。貧賤者。文人之本分。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水洋洋。可以樂飢。既為文人。不可無如此安貧也。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凈真正以自娛。既為文人。不可無如此知足也。安貧則可樂天。知足則可不辱。此吾所謂文人之覺悟也。吾雖不富於財帛。未始不富於智識。吾雖不富於珠玉。未始不富於道德。吾雖不富於膏梁文繡。未始不富於學問才華。吾雖不富於車馬樓閣。未始不富於文章詞賦。彼富貴者。其何足以驕我乎。孟子曰彼以其富。吾以吾仁。彼以其爵。吾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又日堂高數仞。榬題數尺。我得志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盤樂飲酒。驅騁田獵。後車千乘。我得志弗為也。壯哉斯言。為文人者。曷可不自□重。趨炎媚世。以喪所守。而鄙夫所蔑視乎。夫希聖希賢。自有千秋之事業。先知先覺。不隨濁世以浮沉。乃所謂豪傑之士也。豈為文人者。不敢自命為豪傑之士。而只願自居小人之儒。無所表見以終其身乎。是故窮通有命。求富徒勞執鞭。堯舜亦人。無聞殊慚沒世。此吾所謂文人之抱負也。嗟乎。斯文將喪。大廈憑一木之支。墜緒重尋。一髮繫千鈞之重。文人責任之重大為何如也。文人勉乎哉。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5月1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附錄:治臺必告錄請卹清單
入毓粹門
初八日午後二點
盛京賦
田賦志
埔里社(第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