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104000796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古愚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世之論古者。皆稱漢文帝。為守成有數之主。功業可匹於周成王。以其恭儉持已。仁德化民。海內富庶。興於禮義。斷獄數百。幾至刑措。信矣。而吾竊有議焉。誠以周之於漢。文之與成。所處之時勢不同。則行之難易亦異。蓋成王上承文武之謨烈。下有周召為輒弼。累代恩德。萬姓歸心。其所有大綱小紀。列聖既釐訂善美。毋須更變。詩云。不愆不忘。率由舊章。遵先王之法而行之。已可致治矣。此守成所以不難也。而文帝何如乎。高祖起自布衣。譜非天潢之冑。惠帝歷年不永。恩乏積世之仁。生靈久遭塗炭。強暴藉隙囂張。苟非張者弛。廢者舉。興利除弊。一切改革而新之。何以安戢天下也。此守成則為不易矣。閒嘗讀史而考其盛事。不禁喟然歎曰。嗟乎。漢文帝所以大過人者。無他。惟毅然勇於維新而已矣。何則。方高帝奄有天下之秋。去秦未遠。雖約法有三章。凡科條教令。悉承秦之敝。矧孝惠與高后。積習相沿。安之若素。使文帝因而襲之。亦不得為訾。而帝不爾也。當其王代之時。民之憔悴於虐政者。早已目擊心傷。而痌▓在抱矣。特屈處於孤孽之間。勢不得自為。無可如何也。及一旦入繼大統。御寶位。握乾符。則向之掣肘者。皆可奮然獨斷矣。故即位之初。即詔曰。法者治之正也。今犯法已論。而使無罪之父母妻子受坐。朕何取焉。亟其除之。書曰除則高惠之世。仍秦之舊可知也。此帝之維新者一也。翌年又詔曰。方春和時。草木群生。皆有以自樂。而吾百姓鰥寡孤獨。或阽於危亡。而莫之省憂。為民父母。將何如。其議所以賬貸之。又曰老者非帛不煖。非肉不飽。今歲首。不時使人存問長老。又無布帛酒肉之賜。將何以使天下子孫。奉養其親哉。具為令。觀乎此。則賑窮養老之典。前帝之所無。又可知也。此帝之維新者又其一。其後令四方毋來獻。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除誹謗妖言法。除肉刑。除田之租稅。刺六經。作王制。詔弛利省費以便民。凡此書不一書。而大書特書者。皆嘉帝維新諸善政也。假令當日者。承高帝之烈威。而不加以寬厚。習高后之殘忍。而不布以仁恩。敝政苛刑。因循不改。則安知四海諸侯王。有不土崩瓦解。而秦二世之禍。不將復見於漢室也哉。然而文帝不獨勇於維新。而且能誠以服人。信於守法。專以利民。何以見其誠也。不觀夫賜南越王趙佗書乎。書曰。朕高皇側室之子也。棄外封藩云云。凡人身己高貴。誰肯自白其所諱。而況尊居九五者乎。卒之不動干戈。而使?越稱臣奉貢。天下王侯。一時聞風嚮應。相率賓服於漢。而莫之敢欺者。未始非帝推誠之所致也。故終帝之身。而四方寧謐。大哉文帝。其誠不可及矣。彼其交師詐偽。上下相欺。安得有此昇平氣象。一新天下之耳目也哉。請試言其信。昔者有太子與梁王。共車入朝。一不下司馬門。則公車令得以奏劾而遮留。中郎將。小臣也。得以妃妾之分。而撤夫人之坐席。軍門尉。下士也。得以將軍之令。而遏天子之乘輿。當是時文帝不敢袒護。而罪臣下者。以為法者天下之公。人臣執法。不以天子之尊。而喪其所守。人主徇法。不以臣下之微。而撓其所執。上下相守以信。此漢室所由興隆也。以視夫枉法徇人。不以法為信守者。不更高出萬萬哉。又嘗聞呂氏曰。治天下者。不盡人之財。人之力。人之情。古之人有行之者。漢文帝是已。露臺惜費百金。後宮衣不曳地。非不輕靡天下之財乎。匈奴三入而三拒。未嘗窮兵出塞。非不輕用天下之力乎。吳王不朝。賜以几杖。張武受賂。金錢愧心。非不輕索天下之情乎。文帝行此三事。風靡天下。所謂專以利民。不其然乎。所可惜者。天誕神聖之君。而乏伊周之佐。左右衛翼。多係先朝戡亂之武臣。絕少經學之文士。閒有一二明治道。宏經濟。新進之人。俱為守舊之黨所側目。賢良裹足。言路壅聞。以故末年惑於新垣平之妖異。然旋悔過自新。不足為玷。乃綜其在位僅二十有二年。良可傷矣。倘使天假祚祿。於萬斯年。錫以良弼。親賢臣。遠小人。立學校。養人才。興禮樂。修制度。革故鼎新。盡洗舊染之污俗。王謨聖德。淪浹蒼赤之肌膚。光被四表。協和萬邦。於斯時也。朝有善士。野無遺賢。上安下寧。民康物阜。風調雨順。庭集彩鳳之祥。時和年豊。田獻嘉禾之瑞。內無盜賊之憂。不驚雞犬。外息兵革之患。永固山河。猗歟休哉。此正光天化日黎民於變時雍之世也。何以臻此。僉曰文帝維新之力。後之論者。謂開漢家四百年之基業。煥漢族億兆姓之文明。皆由帝有以新之肇其基也。吾故曰漢文帝勇於維新之英主也。未審然否。敢以質諸高明。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4月1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入毓粹門
文學史概論
風俗志
軍備志
八月十七日(西曆十月五日)
古今詩話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