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教論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TUZ-010101000035
資料類型:
文字
著作者:
尤欽量
主題與關鍵字:
臺灣文藝叢誌
描述:
內文:開天闢地以來。賢聖代興。文教林立。提撕盡致。勸誘多方。無不欲人同歸於善。然至道難稱。或失之虛無寂滅。或失之穿鑿支離。別戶分門。皆有偏倚。而可稱為盡善盡美者。其惟玉振金聲之孔教乎。何也。二氣一元之底蘊。眾事萬物之權衡。惟不偏為中。不易為庸。乃可為天下之至道。天下之定理。孔教之道。即中庸大學之道也。心傳遙接。由來已久。允執厥中十六字。堯以是傳之舜。舜以是傳之禹。禹以是傳之湯。湯以是傳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傳之孔子。至孔子集群聖之大成。設教尼山而文教蔚然興焉。孔教之真傳。以希賢希聖為極功。以淑世淑身為要務。其典籍之廣。啟迪之宏。大道為公。無行不與。固難以言語罄厥功。而其要旨則不外乎中庸大學。大學之書。旨在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乃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也。中庸之書。旨在率性行道修德至誠。乃孔門傳授心法而子思明之也。二書意相貫通。始言一理。中散為萬事。今試一一而逐論之。格致者何。即格物以致知也。夫事物之繁。自動植飛潛。以至精粗鉅細。莫不有理在其中。孔教即其理而窮之。以求至乎其極。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此中庸所謂舜好問好察。成為大智之謂也。則啟發知能者在此。誠正者何。則誠意而正心也。凡人行為有未善。由於心意有未純。孔教則誠之正之。自天子以至庶人。旦明屋漏之間。杜漸而防微。克己以復禮。即中庸所謂道不可離。戒慎恐懼之意也。即澄本清源者。在此修齊者何。即修身而齊家也。蓋一身之中。一家之內。有不可寬之責任。即有不容懈之仔肩。如仁義禮智。忠信廉恥。繫乎一身也。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繫乎一家也。孔教則修之齊之。而品詣以端。彝倫攸敘。即中庸所謂至誠盡性。庸德勉行之意也。而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矣。平治者何。即治國平天下也。夫禮樂政刑。訓誥紀綱。皆天命帝王以覺世者。孔教代天布化。道冠百王。故君相之經猷。國家之治理。無不在範圍中。而新民有方。絜矩有道。即中庸政在方策。人存政舉之意也。而旋乾轉坤。化民成俗在是矣。由是以論孔教。大學之理。繫乎中庸。中庸之理。包乎大學。而含宏罔外。極乎事物。道德之中。周乎政治綱常之界。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大法大經。至中至正。豈他教之虛無寂滅。穿鑿支離者所可並駕而齊驅哉。故他教有行於一國。行於數國者。有行之一國數千人。行之一邑數百人者。孔教則聲名洋溢乎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非純粹以精。高深莫測。何能使人頌德歌功。服教畏神若是乎。吾得斷之曰。惟孔教乃為盡美盡善也然吾亦蠡測管窺之見。未足盡孔教之精微。高明之士。其勿吝豪詞高論。顯微闡幽。為孔教大發其光華。則孔聖在天之靈。當亦欣愉無憾焉耳。
出版者:
鄭汝南
日期:
出版品發行日期:大正8年1月1日
格式:
文字檔
來源:
臺灣文藝叢誌
語言:
中文
範圍:
臺灣文藝叢誌
管理權:
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鐵峰詩話
榷賣志
列傳五
虞美人詠花二十韻十六首
列傳二
農業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