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半世紀悲情歲月留痕

標題:半世紀悲情歲月留痕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碼:000725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影像 | 合集
內容類別:照片
著作者:
創作者: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Ⅰ)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類別:個人返鄉
關鍵字:飢荒、重逢、來台任教、失怙
描述:
內容描述:陳德文生於1921年,福建省福州市人,28歲時(1949年)因家鄉褔建地區連年飢荒謀生不易,遂前往台灣擔任教職。之後便與母親分隔兩岸長達數十年。陳德文58歲時(1979年),接獲居住於香港的親戚寄來一封信,自此才與家鄉取得聯繫。然而在當時台灣尚未能與大陸通信的時代,陳德文必須先將家書寄往香港親戚處,再由親戚重新謄寫後寄回老家。期間,陳先生得知寡母趙氏病重,又受限於台灣尚未開放民眾前往大陸返鄉探親,於是61歲的他(1982年),起身前往美國,在美國友人的安排下,與一名將前往中國北京傳教的牧師同行。陳德文終於得以重返家鄉,探望被迫分離33年的母親。陳先生探親後回到美國,考量在美打工能賺取較高薪水,於是在餐廳打工二個月,也因為工作過於辛勞,曾經一度昏厥在地。即使生活如此辛苦,陳德文仍立志要「吃盡人間的苦、吃盡人間的辣」,因為這些苦難對他而言,都不及寡母趙氏一人獨自在大陸上所受的苦來得多、來得痛。第一張照片是陳德文幼時六歲與母合影一照(1927年);第二張照片是開放探親後,陳德文終和分離半個世紀的母親重逢(1986年)。 陳德文的返鄉感言:半世紀悲情歲月留痕   抗戰勝利後,我初出校門。只因福建地區連年飢荒,謀生不易,乃叩別寡母,來台任教。以期在認真工作與勤儉生活中,力圖反哺。   初來台時,我隨身攜帶一幀六歲時的母子照,藉慰離家遊子的思母情懷。   怎料在來台兩年之後(1949年),因政府遷台,造成了半個世紀以上母子隔離的悲情歲月。在漫長的年年與月月中,思母情懷,日益濃烈。每在更深人靜之際,心靈中不禁浮起了殷切的母愛光華,彷復聽到寡母的愛心叮嚀:「可憐的孩子啊!你週歲喪父失怙,那時,二十一歲的媽,就堅決的用愛心撫養你長大,期能服務人群,榮宗耀祖…。」母愛的光輝,何等的偉大啊!   在這半個世紀以上「隔海不見子悲啼,隔山不見母哀泣」的哀傷流程中,寡母孤子異地追思的心濤,日益強烈。我每在心中漾起思母情懷之際,總是取出這幀六歲時的母子照,邊看邊流淚的,讓自悲自憐的情愫,燙進我的腦海與心湖…。真是情何以堪,情何以堪哪!   渡過了漫長悲情歲月之後,到了政府開放探親的時段中,我已是年逾耳順的老人了。因為久睽慈顏,且在母親的呼喚之下,乃急於星火的趕回家鄉,探望老母。當母子重逢之日,那悲喜交織的感性律動,呈現了多麼具有人性的光耀呀!可惜我不是詩人,不能把這畫面,化成一首知性而又感性的詩篇,供人欣賞。但是,總算拍了這幀「母子重逢照」,作為悲情留痕的永念。   就在拍了這「母子重逢照」的翌年,母親即遽然辭世,留下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傷感難釋。悲乎!悲乎!   由於海峽兩岸半個世紀以上的音信隔絕的史跡,造成了扮演生離死別的人間悲情的角色者,萬萬千千!在此「萬萬千千」的群族中,尤以「週歲失怙,少婦守寡」的我母子倆的悲情尤甚!唉!   今日我年逾八旬,在此日薄西山的時刻裡,但願不再見到人世間狂雷急雨的畫面,佔據黃昏,而是有「彩霞伴落日」的互動美景,照耀塵凡。那該多好!
摘要:陳德文於1949年來台擔任教職,與母親分隔兩岸長達數十年。陳德文58歲時(1979年)接獲居住於香港的親戚寄來一封信,自此才與家鄉取得聯繫。期間,陳先生得知寡母趙氏病重,經由美國轉道而重返家鄉,探望被迫分離33年的母親。
出版者:
典藏單位: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Ⅰ)
貢獻者:
提供者:陳德文[中國(福建省)]。
日期:
日期:2008-10-31
格式:
檔案格式:tif
檔案大小:64976604
範圍:
涵蓋範圍(地點):福建省
涵蓋範圍(時期):戒嚴時期
涵蓋範圍(日期):1986
管理權:
所有權人:陳德文
授權狀況:其他授權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email:twm@gate.sinica.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標題:祭祖與掃墓
標題:祭祖與掃墓
標題:地名標誌前的合照
標題:地名標誌前的合照
標題:家鄉景物
標題:家鄉景物
標題:雲龍山訪老友
標題:雲龍山訪老友
標題:兩岸情懷
標題:兩岸情懷
標題:青城第一峰
標題:青城第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