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故鄉的變遷

標題:故鄉的變遷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碼:000255
資料類型:
型式:靜態影像 | 合集
內容類別:照片
著作者:
創作者: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Ⅰ)
主題與關鍵字:
主題類別:個人返鄉
關鍵字:溫州模式、經濟建設
描述:
內容描述:余少萼於1987年返回溫州的家鄉探親,此時大陸的各項建設仍舊相當落後,但是改革開放後沒過幾年,情況逐漸改觀。到了今天,在溫州親戚們的居住環境甚至超過台北的老社區。即便大陸的經濟發展驚人地迅速,但是余少萼認為人的素質卻沒這麼容易培養,而大陸仍舊是個極權國家。第一張照片是1990年的平陽城外坡南街,依然存在清嘉慶年間的貞節牌坊,旁邊還有一胎化的政策標語;第二張照片溫州家鄉的二進故宅;第三張照片,已經改建成樓房(2000年);第四張照片是余少萼與大陸親戚合影留念,此時姪兒的新居已經有許多現代化的設備,生活較過去富裕。但是老一輩的臉上仍難掩曾經的艱困;第五張照片是吸引國際學者研究的浙江永嘉縣麗水街。 余少萼的返鄉感言   我的家鄉浙江平陽,舊屬溫州府,所以通往溫州,是個氣候溫和的魚米之鄉。   開放後於1987年第一次返鄉探親,只見滿目破舊蒼涼令人心酸,親友們相見猶如隔世,忍不住淚眼欷欷,相偕重尋昔日履跡,所得到的是不堪回首,隔了幾年第二次回去時,情況就有改觀,個體戶已收老舊手房改建為簡單的二樓,但不知衛生設備為何物?住侷促公房的,正等待政府拆屋改建。再隔兩年,吃苦耐勞勇猛拼鬥的溫州人,建立起獨特的經濟模式,贏得了全國乃至國際的矚目,譽之為「溫州模式」,我還曾介紹一位以此寫博士論文,就讀美國名校的台灣留學生,在溫州實地調查。   三四年後第四度返鄉,溫州市區裡大廈連雲,新建的火車站儼然已具國際規模,溫州人文雄心勃勃,遠要晉升二級都市,摧枯拉朽地繼續向四週擴展,親戚們已換了三次屋,舒適寬敞已超過台北市的老社屋。   今年—2006年8月,她們連袂來遊台灣,每人團費近萬人民幣,外加五萬保證金,我們台灣走了四、五十年的經建腳步,他們只花了二十年就趕上來了,只不過這些只限於沿海地區,他們還是極權國家罷了。   幾年前侄輩就志得意滿地問過我︰「你看,我們未來將為何?」我回答他︰「賺再多少的錢,做再大的建設都沒問題,但是人的素質可不那麼容易,百年樹人哪!」這是台灣人的安慰和珍惜的。
摘要:余少萼於1987年返回溫州的家鄉探親,此時大陸的各項建設仍舊相當落後,但是改革開放後沒過幾年,情況逐漸改觀。到了今天,雖然大陸的經濟發展驚人地迅速,但是余少萼認為人的素質卻沒這麼容易培養,而大陸仍舊是個極權國家
出版者:
典藏單位: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Ⅰ)
貢獻者:
提供者:余少萼[中國(浙江省)]。
日期:
日期:2008-10-31
格式:
檔案格式:jpg
範圍:
涵蓋範圍(地點):浙江、溫州、麗水街
涵蓋範圍(日期):1990~2000
管理權:
所有權人:余少萼
授權狀況:創用CC台灣2.5版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台灣外省人生命記憶與敘事資料庫
email:twm@gate.sinica.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標題:掃墓祭祖兩岸都有
標題:掃墓祭祖兩岸都有
標題:中華鼻祖炎帝神農氏(一)
標題:中華鼻祖炎帝神農氏(一)
標題:梁家大院
標題:梁家大院
標題:家鄉景物
標題:家鄉景物
標題:莒縣中學同學會
標題:莒縣中學同學會
標題:返鄉故事
標題:返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