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細斑刺鼻單棘魨

學名:Cantherhines pardalis

台灣俗名:剝皮魚

大陸名:細斑前孔魨

中文種名:細斑刺鼻單棘魨學名:Cantherhines pardalis台灣俗名:剝皮魚大陸名:細斑前孔魨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990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Rüppell, 1837)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單棘魨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橢圓形,側扁而高;尾柄短。吻長,頭高。口端位;吻上緣線稍凹。鰓孔長於眼徑,位於眼中央下方,大部份位體中線上方。胸鰭基全在體中線下方。恥骨末端露出體外,上覆蓋有3對特化鱗片,鱗片小而短且不可動,第一對與第三對在腹面連合。體被小鱗,上有十幾個緊密聚集成堆之極粗狀的圓錐狀小棘;尾柄鱗片小棘延長成絲狀,使尾柄佈滿細剛毛。背鰭兩個,基底分離甚遠,第一背鰭位於鰓孔上方,第I背鰭棘位眼前半部上方,強壯且長,後側緣下方具小棘,此背棘基後之背棘溝深;腹鰭膜中庸稍大;尾鰭短而圓體色多變;體灰褐色,佈滿緊密而外圍為白紋之規則斑點,似網狀紋;頭部具許多來自體側延伸之白紋,皆向吻端集中;腹鰭膜緣藍色,上有許多小黑點。背鰭棘膜暗色;尾鰭淡黃褐色而具白緣;餘鰭淡色。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外圍礁區的斜坡處,一般被發現於水深2-20公尺內的水域。生性害羞,不易接近。以底棲生物為食。
地理分佈: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馬貴斯及杜夕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羅得豪島。台灣除西部海域外,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中小型魚類,且不常見,無經濟價值。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06-06-03 00:00:00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中國動物誌-魨形目(蘇等, 2002)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七帶短角單棘魨
中文種名:七帶短角單棘魨
中文名:單棘魨
中文名:單棘魨
中文名:擬鬚魨
中文名:擬鬚魨
中文名:副革單棘魨
中文名:副革單棘魨
中文種名:前角魨
中文種名:前角魨
中文名:長尾革單棘魨
中文名:長尾革單棘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