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部落格
Facebook專頁
ENGLISH
珍藏特展
目錄導覽
技術體驗
成果網站資源
目錄導覽首頁
HOTKEY快速導覽
內容主題
典藏機構
進階搜尋
資源聯盟
首頁
目錄導覽
內容主題
生物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條鰭魚綱
鱸形目
鸚哥魚科
首頁
目錄導覽
典藏機構與計畫
中央研究院
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臺灣動物相典藏之研究:臺灣魚類相之數位典藏
中文種名:雙色鯨鸚哥魚
學名:Cetoscarus bicolor
台灣俗名:青衣、青鸚哥魚、鸚哥魚、蠔魚、菜仔魚(雌)
大陸名:雙色鯨鸚嘴魚
推薦分享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2437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Rüppell, 1829)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鸚哥魚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而略側扁。吻圓鈍;前額不突出。後鼻孔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有顆粒狀突起;每一上咽骨具3列臼齒狀之咽頭齒,其後列者並不發達 。背鰭前中線鱗約5-7;頰鱗3列,鱗片小型,最下方列具鱗3-7個;間鰓蓋具2列鱗。鰓耙數20-24。胸鰭具14-15軟條;尾鰭於幼魚時圓形,成體時為內凹形。幼魚期之身體為白色,頭部除吻部外為橙紅色,邊緣帶黑線,吻部則為粉紅色;背鰭具一外緣鑲有橙色邊之黑色斑點。初期階段(IP, Initial phase)的體色為淺紅褐色,背部黃色,體側鱗片具黑色斑點及邊緣,其色澤由上而下漸深。終期階段(TP, Terminal phase)的體色為深藍綠色,體側鱗片具粉紅色緣;自下頜有一粉紅色斑紋向後延伸至臀鰭基部;由上唇有一條粉紅色線向後延伸經胸鰭基底而至臀鰭前緣,在此線上方有粉紅色斑點分佈於身體前部及頭部,而在此線下方則呈為一致藍綠色區域。背鰭及臀鰭為藍綠色,於基部均有平行的粉紅色斑紋;胸鰭為紫黑色;腹鰭為黃色,外緣為綠色;尾鰭為藍綠色,外緣及基部為粉紅色。有些粉紅色紋在魚死後會變成橘黃色。
棲所生態:主要棲息於清澈的潟湖與臨海礁石區。幼魚喜獨立生活,常在稠密的珊瑚區與藻類棲地活動,啃食底部藻類為生。成魚具有領域性,喜棲息於有珊瑚分布的陡峭斜坡;行一夫多妻制,在成長期間會進行變態行為,而最大的雌魚會改變性別,成為色彩鮮豔的雄魚;以啃食活珊瑚為食。
地理分佈:廣泛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紅海,東至土木土群島,北至日本伊豆島,南至澳洲大堡礁的南方。台灣東部、東北部、南部、西部、小琉球、蘭嶼及綠島等之岩礁海域均有分布。
漁業利用: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水族館展示魚種。全年皆有產,夏季較豐,為大型的食用魚。由於肉質鮮美,適合各種之烹調方式。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4-06 12:15:18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Fishbase(2006);Fishes of Japan(Nakabo, 2002);Review and doubtful species of Scaridae of Taiwan(Liao et al., 2004)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資訊
(Rüppell, 1829)(18)。[中文種名:雙色鯨鸚哥魚]。《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2/6d/70.html(2023/12/27瀏覽)。
直接連結
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42/6d/70.html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感謝您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為了讓資料更容易被檢索利用,請選擇和這項數位資源相關的詞彙:
青鸚哥魚
鯨鸚嘴魚
蠔魚
吻部
青衣
請填入更適合的關鍵詞
推薦藏品
中文名:疣鸚哥魚
中文種名:紅紫鸚哥魚
中文種名:黃肋鸚哥魚
中文名:頸斑鸚哥魚
中文種名:藍臀鸚哥魚
中文種名:卵頭鸚哥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