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革條田中鰟鮍

學名:Tanakia himantegus

台灣俗名:台灣石鮒、牛屎鯽仔、副彩鱊、革條副鱊

大陸名:革條田中鰟鮍

中文種名:革條田中鰟鮍學名:Tanakia himantegus台灣俗名:台灣石鮒、牛屎鯽仔、副彩鱊、革條副鱊大陸名:革條田中鰟鮍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1019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Günther, 1868)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鯉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略呈長圓形。頭短小。吻短而鈍圓。口小,下位。有鬚1對。咽頭齒1列,齒式5-5。體被中大型的圓鱗;側線完全而略呈弧形,側線鱗數33-35。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2(不分枝軟條)+ 8-9(分枝軟條);臀鰭2(不分枝軟條)+ 10-12(分枝軟條);腹鰭 1(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雄魚體色較亮麗,眼晴的上半部為紅色,體側鱗片後緣均有黑邊,體側中央由臀鰭末端至尾鰭中央具一黑色縱帶;背鰭末緣紅色,臀鰭末緣則為外緣黑色,內緣紅色並排;繁殖季時,具追星。雌魚除尾部具黑色帶外,全身為淺黃褐色;繁殖季時,具細長的產卵管。以前所記載之革條副鱊Paracheilognathus himantegus為本種之同種異名。Chang et al.(2009)做分子生物學研究後,認為本原生種使用亞種名(Tanakia himantegus himantegus),藉以區別原產於中國大陸,臺灣可能是入侵種的(Tanakia himantegus chii)比較適宜。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為低海拔緩流、具水草底質的水域或溝渠間棲息的小型魚類,常成群活動。雜食性,主要以附著性藻類、浮游動物及水生昆蟲等為食。如同高體鰟鮍(Rhodeus ocellatus ocellatus)一樣,成熟雌魚具有很細長的產卵管,會將卵產於二枚貝內部,因而受到充分的保護,完成孵化的程序。
地理分佈:臺灣特有種。台灣各地平原的河川中下游、池沼及溝渠皆有分布。
漁業利用:小型魚類,但色彩豔麗,生殖行為特殊,可當觀賞用魚,也是教學的好題材。唯平地不斷開發及棲息環境受污染,數量漸減少中。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30 13:47:50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台灣淡水魚類-壹 鯉形目(陳&張, 2005);台灣河川溪流的指標魚類 第一卷 初級淡水魚類(陳義雄, 2009);Chang, C.-H. , W.-W. Lin, Y.-T. Shao, R. Arai, T. Ishinabe, T. Ueda, M. Matsuda, H. Kubota, F.-Y. Wang, N.-H. Jang-Liaw and H.-W. Koa (2009)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genetic differentation of the Tanakia himantegus complex (Teleostei: Cyprinidae) in Taiwan and China. Zoological Studies v. 48 (no. 6): 823-834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種名:巴氏銀鮈
中文種名:巴氏銀鮈
中文種名:短吻小鰾鮈
中文種名:短吻小鰾鮈
中文名:何氏棘魞
中文名:何氏棘魞
中文名:陳氏鰍鮀
中文名:陳氏鰍鮀
中文種名:平頜鱲
中文種名:平頜鱲
中文種名:斯奈德小鲃
中文種名:斯奈德小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