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種名:鱅

學名:Aristichthys nobilis

台灣俗名:黑鰱、大頭鰱、花鰱、胖頭鰱

大陸名:鱅(花鰱)

中文種名:鱅學名:Aristichthys nobilis台灣俗名:黑鰱、大頭鰱、花鰱、胖頭鰱大陸名:鱅(花鰱)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全球唯一識別碼:urn:lsid:fishdb.sinica.edu.tw:catalogue:380999
資料類型:
紀錄類別:魚類名錄
著作者:
命名者:(Richardson, 1845)
主題與關鍵字:
科中文名:鯉科
描述:
型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腹部肉稜起自腹鰭基部至肛門前。頭大而圓畔。吻寬鈍。眼位於頭側中軸之下方。口端位,口裂向上傾斜,下頜稍突出。鰓耙狹長而細密,但不相連,400枚以上。體被細小圓鱗;側線完全,側線鱗98-107。各鰭均無硬棘,背鰭軟條 3(不分枝軟條)+ 7(分枝軟條);臀鰭 3(不分枝軟條)+ 12-13(分枝軟條),腹鰭 1(不分枝軟條)+ 8(分枝軟條)。咽頭齒僅一列,齒式4-4,平扁,齒面寬大而有細粒狀突起。體背側灰黑而稍具金黃光澤,腹側銀白色;體側具許多不規則的黑色小點。各鰭呈灰白色,上有許多黑色微細小點。
棲所生態:初級淡水魚。棲息於大型江河與湖泊的中、上層水域,行動遲緩,主要攝食輪蟲、橈腳類及枝角類等浮游性動物。成長的速度快,有紀錄的最大體長可達146公分,一般在60公分左右;最大體重可達60公斤;最長年齡達20年。
地理分佈:原產於中國大陸之中、大型河流與湖泊。目前世界各地皆已有引進淡水養殖,但已對部分國家造成生態問題。臺灣地區多養殖於西部水庫與南部地區。
漁業利用:本種為淡水養殖魚種,是四大家魚之一。清蒸、紅燒、砂鍋魚頭或煮味噌皆適宜。
出版者:
負責人:邵廣昭
日期:
資料修訂日期:2012-03-05 10:05:02
來源:
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
The Fish Database of Taiwan(http://fishdb.sinica.edu.tw)
語言:
中文;英文
關聯:
臺灣魚類誌(沈等, 1993);臺灣淡水及河口魚類誌(陳&方, 1999);福建魚類誌(朱等, 1985)
管理權: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授權聯絡窗口

請洽臺灣魚類資料庫
email:taiwanfishdata@gmail.com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中文名:台灣鏟頜魚
中文名:台灣鏟頜魚
中文名:青魚
中文名:青魚
中文種名:高體高鬚魚
中文種名:高體高鬚魚
中文名:何氏棘魞
中文名:何氏棘魞
中文名:高身鏟頜魚
中文名:高身鏟頜魚
中文名:鯽
中文名: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