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邦-Dabanu

尼亞湖-Navahu

特富野-Tfuya

十字路-Shafunu、Seahunu

內來吉-Bnguu、Pnguu

外來吉-Bon

豐山-Ponyo

樂野-Lalauya

石壁-Meyoyina

里佳-Niae'ucna

爵爵斯-Chochosu

約富霓-Yohunge

鱉頭-Fitfa

閘閘部古-Sasang

智智亞-Tsatsaya

籐橋頭-Yamagayua

山美-Savigi

後巴雅依-Nia-hosa

加雅瑪、茶山-Tsayaravana(cayaravana)

米安那-Yaviana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1084
著作者:
鄭安睎;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主題與關鍵字:
鄒;古道;阿里山
族群:高砂族群
族別:鄒(Tsou)
族群:福佬
族別:總類
族群:客家
族別:總類
描述:
鄒族區域的道路網的形成,約在阿里山森林鐵道開闢的同時,日人僱用鄒族人或付工資,或是義務勞動方式,修建鄒族各社間或連結鐵路或附近漢人聚落的步道,鄒族人稱之為ceono maya,意為日本人的路,從1910年到1929年間,共開鑿或修補多段步道與鐵線橋(如下表),包括:從十字路車站串聯特富野社、達邦社、頂笨仔(里佳村)、砂米箕(山美村),這一條主要幹線呈現南北縱貫方向,與阿里山森林鐵道的十字路相交會,因此被稱為「鄒族南北縱貫古道」,而阿里山森林鐵道為橫向的聯繫交通工具,此南北向的古道系統,止於北從哈里味(今日太和),南抵山美,因此不包括南鄒境內的古道系統。 事實上,所修建之道路,並末包括所有道路,且大多將鄒族原有的路徑加以 整修、鋪平或拓寬,有些路段為新開,但通常會保留舊路,其中主要幹道修得較 寬平,坡度亦較緩,邊坡還種植一行相思樹及樟樹等作為行道樹,且途中建有休 息場(涼亭)。此外,也將鄒族傳統涉溪之竹橋或木橋改為高架式的鐵線橋,增加行旅之便捷與安全,如此以阿里山鐵道為軸,以各社步道為緯,形成整體內外交通網,再配合電話線之治路架設,以及警察所之設置,構成綿密之監控管制系統。 經過初步調查後,發現絕大部分的古道,因為日治與戰後伐木的關係,都已毀損,目前僅剩「十字路、來吉段」與「里佳、山美段」,沒被破壞的部分也因道路拓寬,而不復存在。 此「南北縱貫古道」對於鄒族而言,非常重要,對內它不僅是維繫通婚、文化、遷徙上的要道,也是後來日本官方所使用的理蕃道路,它與阿里山森林鐵道,擔負起1920年代以後的溝通要道,「南北縱貫古道」主要是對內的,阿里山森林鐵道主要負責溝通,兩條交通要道,擔負起日治時期鄒族人的交通命脈。
日期:
2009/09/26
2009/10/03
來源:
台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資料庫
範圍:
嘉義縣 阿里山鄉(605)
管理權: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授權聯絡窗口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
地址:904屏東縣瑪家鄉北葉村風景104號
電話 : (08)7991219#235
傳真 : (08)7993551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里佳-niae’ucna
久美
新開庄
愛國
風櫃斗
東埔-Ton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