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稱:華傳浩之曲笛

文物名稱:華傳浩之曲笛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文物編號:8006
資料類型:
樂器
描述:
文物內容:曲笛,又名蘇笛、市笛、班笛、扎線笛
文物說明:  笛為竹製吹管樂器,傳統笛有八孔:吹孔一,膜孔一,按音孔六。演奏時以雙手橫持按孔,靠嘴、唇、舌控制器息而發聲。曲笛為文場樂器,又名蘇笛、市笛、班笛、扎線笛,笛身較粗大,音色柔和委婉。案清李斗《揚州畫舫錄》:「笛子之人在下鬼門,例用雌雄二笛。故古者笛二枕,笛託二柱。」雌笛為小工調,吹生旦曲用;雄笛稍粗,低半音,用於吹奏淨末家們所唱曲。傳統曲笛六孔等距,既領袖文場,又為律管校定諸樂器音高,故在場面中與鼓板並稱「青龍白虎」。案《畫舫錄》,曲笛吹奏之「技有二絕,一曰熟,一曰軟。熟則諸家唱法無一不合,軟則細緻縝密無處不入。」並可藉口風和指法的變化轉吹七調,稱為工尺七調輪轉。   華傳浩(1912-1975),原名福麟,字湘卿,江蘇蘇州人。華傳銓胞兄。父在蘇州皮市街開設華永興傢俱店。1921年8月入崑劇傳習所。師承沈斌泉、陸壽卿,又曾從前輩京劇武丑王洪習藝。初習小生,後改丑行。嗓音嘹亮,出言吐語,幽默風趣,動作敏捷輕巧,文武功底紮實,能戲頗多。擅演〈訪鼠〉、〈測字〉、〈相梁刺梁〉、〈掃秦〉、〈茶訪〉、〈問路〉、〈賣興〉、〈訪友〉、〈拾金〉、〈繡房〉、〈送親〉、〈脫冒〉等戲;素稱做功、身段繁複,崑丑「五毒戲」亦無一不精。尤以扮演〈盜甲〉、〈偷雞〉、〈盜皇墳〉、〈大名府〉中的時遷,更負盛譽,有活時遷之稱。對表演藝術也頗能鑽研,曾與師兄沈傳芷合作,自行設計身段動作,排演了《躍鯉記.蘆林》、《豔雲亭.癡訴、點香》兩戲,使這些師輩未授,表演上已失傳的劇目,能再現在崑劇舞台上,並一直流傳至今。1931年初,姚傳湄改搭京班離去後,華傳浩獨挑丑角大樑,成為新樂府、仙霓社崑班的當家丑角。1942年初,仙霓社解散前後,任中華國劇學校教師。後來,曾向京劇界名丑劉斌崑學習京戲,並一度改搭京班。1952年應聘為華東人民藝術劇院歌劇團(即現上海歌劇舞劇院前身)教師,對演員們有步驟地進行戲曲舞蹈基礎訓練,成績斐然。同時還兼任(1959年正式調任)上海市戲曲學校崑劇教師,主教副、丑行。教學耐心細緻,善作示範表演,深受學生們的歡迎。上海崑劇團名丑劉異龍、張銘榮、成志雄為其得意學生。現江蘇省崑劇院的姚繼蓀也曾向其學過〈打虎〉、〈遊街〉、〈痴訴〉、〈點香〉等戲,均已成為該院的重要保留劇目。還重視總結自己的舞台藝術經驗,著有《我演崑丑》一書。1975年患胰腺癌,在滬逝世。戲曲研究室所收藏為華傳浩贈予顧鐵華,再由顧氏轉贈於此。
格式:
數量單位:一件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授權聯絡窗口

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洪惟助
03-422-7151#33125
ncu3125@nc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文物名稱:三弦
文物名稱:三弦
文物名稱:沈月泉教學檀板
文物名稱:沈月泉教學檀板
文物名稱:木斗笙
文物名稱:木斗笙
文物名稱:單皮鼓
文物名稱:單皮鼓
文物名稱:徐炎之監製曲笛
文物名稱:徐炎之監製曲笛
文物名稱:雙清
文物名稱:雙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