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名稱:徐炎之監製曲笛

文物名稱:徐炎之監製曲笛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文物編號:8005
資料類型:
樂器
描述:
文物內容:曲笛,又名蘇笛、市笛、班笛、扎線笛
文物說明:  笛為竹製吹管樂器,傳統笛有八孔:吹孔一,膜孔一,按音孔六。演奏時以雙手橫持按孔,靠嘴、唇、舌控制器息而發聲。曲笛為文場樂器,又名蘇笛、市笛、班笛、扎線笛,笛身較粗大,音色柔和委婉。案清李斗《揚州畫舫錄》:「笛子之人在下鬼門,例用雌雄二笛。故古者笛二枕,笛託二柱。」雌笛為小工調,吹生旦曲用;雄笛稍粗,低半音,用於吹奏淨末家們所唱曲。傳統曲笛六孔等距,既領袖文場,又為律管校定諸樂器音高,故在場面中與鼓板並稱「青龍白虎」。案《畫舫錄》,曲笛吹奏之「技有二絕,一曰熟,一曰軟。熟則諸家唱法無一不合,軟則細緻縝密無處不入。」並可藉口風和指法的變化轉吹七調,稱為工尺七調輪轉。   徐炎之(1898-1989),曲家、崑曲教授。名濤,以字行,浙江金華人。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幼從母舅習笛,啟蒙戲〈哭像〉。20年代初就讀大學時,即常參加北京曲社活動,並得到吳梅、王季烈、劉鳳叔、溥侗等人賞識和指導。一次曲敘,結識同好張善薌,兩人志同道合,遂結為夫婦。初任教北平師大附中,後赴粵、滬執教於廣州大學、黃埔軍校及上海勞軍大學,轉入交通部供職,居南京,公餘之暇,與溥侗、甘貢三等主持「公餘聯歡社」崑曲組,期間曾灌錄〈亭會〉【桂枝香】、〈賞荷〉【懶畫眉】、〈辭朝〉【啄木兒】(勝利公司)及〈書館〉【解三酲】(百代公司)等唱片。抗日戰爭期間,隨所在機關遷往重慶,與范崇實等共組重慶曲社。徐氏舉家隨交通部機構遷台後,即千方百計連絡曲友,與陳霆銳、周雞晨等重組「崑曲同期」,於1949年9月4日假陳霆銳律師公館舉行台灣第一期的「崑曲同期」,參加者有李宗黃夫婦、周雞晨、陳永福、蔣倬民等十餘人,後來蔣氏也因崑曲而成為徐炎之佳婿。除兩週一次固定同期活動外,徐氏進而將崑曲種子播向大學校園,先後在台灣大學、政治大學、中興大學、中央大學、銘傳商專、西湖商職和台北第一女中等校崑曲社教授崑曲,並在國立藝專、中國文化學院、三軍劇校傳藝,夫人張善薌教授身段。主持曲會與教曲四十餘年,風雨無阻,深受曲友與學生愛載。1985年教育部頒贈「第一屆民族藝術薪傳獎」。所錄唱片,【桂枝香】曲,王正來評云︰「此曲演唱悠閒清雅,為金華派清工唱法之代表。」又評【解三酲】曲云︰「此曲演唱,體局靜好,絕無火氣,為典型清工唱法。」簡譜收入《中國戲曲音樂集成.江蘇卷》。書後並附小傳。善擫笛,口風、笛色、托腔俱佳,台灣曲界有「笛王」之譽。告誡學生不可有著重演奏技巧之自我表現,而應襯托、配合演唱者,並隨機應變。崑笛弟子有姚竹生、張厚衡、周鳳丹、蕭本耀、林逢源、周純一等。京劇名伶徐露、郭小莊、高蕙蘭、王鳳雲等人也常登門請益,並為不少劇目擫笛。去世後,俞振飛隔海寄來輓聯︰「顧曲君應推獨步,老懷我慚感孤行。」
格式:
數量單位:一件
管理權:
典藏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授權聯絡窗口

中央大學-戲曲研究室
洪惟助
03-422-7151#33125
ncu3125@ncu.edu.tw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

推薦藏品

文物名稱:王傳渠所贈曲笛
文物名稱:王傳渠所贈曲笛
文物名稱:華傳浩之曲笛
文物名稱:華傳浩之曲笛
文物名稱:沈傳錕教學曲笛
文物名稱:沈傳錕教學曲笛
文物名稱:提胡
文物名稱:提胡
文物名稱:懷鼓
文物名稱:懷鼓
文物名稱:沈月泉教學檀板
文物名稱:沈月泉教學檀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