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食水嵙無患子伯公

客語拼音:大埔:vu+ fuanˋ zii^ bag^ gung+ (mug^ longˋ bag^ gung+)

名稱:食水嵙無患子伯公客語拼音:大埔:vu+ fuanˋ zii^ bag^ gung+ (mug^ longˋ bag^ gung+)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E0-1000612-2008-000567
著作者:
普查人員:黃佩怡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民俗及有關文物
種類:信仰;神靈
關鍵字:張屋伯公、無患子束、三顆石頭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張屋伯公位於食水嵙巷,當初張家的祖先是因為分家的關係,從金星村遷移至此,來此開墾時,在一棵樹齡約200年的無患子樹,於樹下設立石頭象徵伯公來祭拜,慢慢地聚落漸漸形成,祭祀的居民也愈來愈多。無患子伯公的環境非常清幽也很原始,完全沒有人工建築物。燒金紙的地方位於三顆石頭的左邊地上,因為曾引起樹葉燃燒,所以附近居民拿了損壞的炒菜鍋當成金爐使用。
儀式過程及重要特徵:無患子伯公從設立至今都是以三顆石頭及一棵無患子樹的意象形式祭祀,民國88年九二一大地震將三顆石頭震倒,之後由張樹財先生將原本的三顆石頭再堆砌成現在的模樣,原本的方位為向西,而現在的方位比原本的往北偏一些。
日期:
舉行時間:其他
辦理週期:不定期
來源: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語言:
中文
範圍:
經度:120.795278
緯度:24.256511
辦理地點:龍興村食水嵙巷
所屬族群:大埔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