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中圳伯公

客語拼音:四縣:zung zun bagˋ gungˊ (iongˇ liauˊ haˊ bagˋ gungˊ)

別名:楊寮下伯公

名稱:中圳伯公客語拼音:四縣:zung zun bagˋ gungˊ (iongˇ liauˊ haˊ bagˋ gungˊ)別名:楊寮下伯公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A2-1001220-2008-001249
著作者:
普查人員:范玉玫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其他
關鍵字:伯公、中壇、美濃河
描述:
歷史沿革:中圳伯公又名楊寮下伯公,是早期中壇水圳的要道,也是美濃河西柵門通往中壇的要道,是故先民早立伯公壇祭拜,有「伯公溝」地名之稱。民國67年(西元1978年)重修的「伯公溝福德祠沿革」碑記中記載:本祠位置中壇祿興裡之一隅,名稱伯公溝,祠前溝水環繞,宛如玉帶,樹木叢林清風爽涼,地勢猶如鰱鯉吐舌,儼然天然勝景,堪稱世外桃源。考績前清乾隆元年開基,瀰濃莊三十六人刻苦耐勞,日日治時期中壇莊辛勤艱難而奮鬥,成為美濃鎮福地,分為二十一里,人口六萬三千餘人之眾,當時三十六人分居各部落,其中一位信士居住中壇,開墾伯公溝田園,發現神木一株,距今二百三十餘星霜,現今猶在,而清乾隆4年(西元1739年)立石為神,奉祀至家慶丁已年修碑立文參拜,日久殘破,延至乙卯年信士劉達崙重修建壇;而且落榜學生來祠研習爾後金榜題名,古今皆有靈顯奇聞,至此人民康泰,香火鼎盛。直至乙亥年信士劉鼎生等人,感覺交通不便,特建中圳橋。年久失修、壇壁破壞不堪,伯公神靈顯赫,託夢二次於原籍福安裡民現居台北營商信士楊雄傑夫婦,二人感蒙大德回鄉發起,尤其該祠伯公開基奉祀以來,附近環住居民托兒保祐,深感為幸,不勝枚舉,一般信士聞悉紛紛解囊開為另列修建壇宇改為福德祠,靈光顯耀萬姓沾恩永為奉祀,特立碑文留念。民國六十七年歲次丁已十一月二十九日立。
日期:
建檔日期:2008-11-28
創建年代-年份:清乾隆 4年
創建年代-西元:1739年
來源: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語言:
中文
關聯:
歷史沿革資料來源:文獻期刊(書╱篇名:土地之歌-美濃土地伯公的故事)
範圍:
所在地:高雄縣美濃鎮
經度:120.528130
緯度:22.887838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