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陳仲儀茶壺製作

客語拼音:四縣:ciinˇcung ngiˇcaˇfuˇzii zogˋ

名稱:陳仲儀茶壺製作客語拼音:四縣:ciinˇcung ngiˇcaˇfuˇzii zogˋ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推薦分享

Share

資源連結

連結到原始資料 (您即將開啟新視窗離開本站)

後設資料

資料識別:
識別資料:D0-1000509-2008-000420
著作者:
普查人員:傅麗萍
主題與關鍵字:
類別:傳統藝術
種類:傳統工藝美術;陶瓷
關鍵字:陶藝、傳統工藝、甕、陳仲儀
描述:
歷史源流發展概況:苗栗縣盛產黏土、天然氣、煤礦、林木薪柴,加上地方勤奮篤實的勞力資源,從早期磚瓦窯、包子窯、登窯、蛇窯、四方窯、八卦窯、瓦斯窯、電窯、隧道窯到最新的快速滾軸窯,讓苗栗陶瓷工藝走過風光的歲月。民國69年(西元1980年)間,苗栗士紳賴驥才,創建「漢寶窯」,為苗栗的柴燒陶風氣奠定基礎。賴受日本陶藝家杉原鉉影響,醉心於不上釉的天然灰釉陶器;這種審美觀與當時台灣陶瓷業的觀念背道而馳。當時,苗栗縣陶瓷窯業者紛紛將傳統窯爐打掉,改用電窯、瓦斯窯、隧道窯生產,以提高產量、提昇品質的年代,只有「漢寶窯」反而使用傳統的登窯,生產花器、茶具、生活用陶,以柴燒的質感為特色,而吸引陶藝界、花藝界的青睞。受「漢寶窯」的啟蒙,認識柴燒的自然古樸之美;而相繼投入柴燒陶藝的創作工作者眾。目前則以工作室生產手拉坯茶壺或模製茶具。業者研發省工省時省力的製壺技巧,製各種石膏模、分片、灌漿、成型、裝飾、燒窯、行銷等,都自己動手。台灣茶道萌芽時,成品除了外銷日本,也成為國內飲茶業者的搶手貨。民國70年代(西元1980年到1990年)間,台灣茶道興盛期,曾風光一時。目前則以工作室生產手拉坯茶壺或模製茶具。
技法流派:茶壺樣式有中國式和日本式,有雕花、素面、絞胎、朱泥、黑泥,也有成套的茶具組合,陶壺以攝氏一千兩百度電窯燒成。茶壺內有設置蜂巢,以阻止細碎茶葉由壺嘴流出,出水順暢,傾倒茶渣快速,使用方便。讓茶藝和茶道成為全國的休閒品茗文化。柴燒陶器的美感,除了土的質感,皺折、紋路、熔岩、結晶、釉質化,交織火痕、落灰、斑點、水流的變化,加上千變萬化的色澤,再加入銘刻、上彩、繪圖符號。柴燒陶可以溫潤質樸,可以粗獷豪邁,也可以溫柔細膩,作品中看的到作者的個性與意圖,讓柴燒陶充滿雋永的鑑賞樂趣,百看不厭。柴燒陶藝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在創作的每一環節;某些陶藝的創作,或許可以買現成的土、只鑽研造型或釉藥的領域,甚至燒窯可以請人代勞。不過嚴謹的「柴燒陶藝」創作者,會從選土、配土、造型的考量、成型、排窯方式、燒窯的時間,甚至木柴的種類、長短、乾溼度,都需要周慮的思考。
貢獻者:
保存者名稱:陳仲儀
日期:
建檔日期:2008-10-30
來源:
臺灣客庄文化數位典藏系統
語言:
中文
範圍:
所在地:苗栗縣公館鄉
管理權:
客家委員會
後設資料創用CC
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 

引用這筆典藏 引用說明

引用資訊
直接連結

評分與驗證

請為這筆數位資源評分

star star star star star